若是别人荐秦伐为北方玉溪关主将,赵天慈必定会再三思略再做决定。
可是这次,是秦略亲自来朝堂之上推荐,说明他有万分的把握,秦伐绝对能胜任此差。
这样赵天慈也没有什么所虑的了,将炯炯有神的目光落在秦伐的身上,面容严肃道:“秦伐上前听封。”
秦伐有点不知所措了,昨天晚上老爷子出去了一宿,临近天亮的时候才回来。
可老爷子回来之后似乎也没休息,今天他刚一起床,老爷子就不由分说地拉着他的手直奔皇宫通天殿,一路上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想。
虽然不知道爷爷这么做是什么意思,但是肯定不会害他,想罢,秦伐上前跪拜道:“臣秦伐谢陛下,皇恩浩荡。”
赵天慈严肃道:“朕即刻命你为镇北大将军,加封龙雀台头衔,命你三日内起身,赶赴北地玉溪关镇守北方。”
“臣领旨谢恩。”秦伐磕头谢旨,心中感慨万千,他似乎能感受到他叔父秦枭当年第一次统帅万军出征的坎坷心情。
既有终于可以报国杀敌的欣喜,又有害怕辜负圣望的心悸,一时间秦伐感慨万千。
要说唯一令秦伐有些遗憾的,就是他本来是想南下去沧澜郡的,这去往北关镇守边疆,一去不知道得多少年。
比起地处三国交际处的玉溪关,秦伐更向往群魔乱舞的沧澜郡。
但是皇命如此,不可违之,虽然如此,秦伐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差不多解决了眼前的困境,再加上秦略难得一次出现在朝堂上,赵天慈很开心,说了许多话,和群臣聊了许多。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有军驿士卒来到殿前,启禀大散关那边送来书信一封,尚未开封。
当侍奉太监将书信送到赵天慈龙椅前面的时候,他不由再别有意味地看了看秦略,老人一脸镇定的微笑。
看完书信,赵天慈对着秦略笑了笑,小声嘀咕:“我北辽若世世有如你秦相所辅,何愁不国旺昌盛。”
“传下去看看吧!”赵天慈随意吩咐侍奉太监将信纸传下。
所有大臣看完信后都不约而同朝秦略投来赞赏的目光。
是大散关北辽守将杜建贤和霍承辉两人联手送上的书信,说近日崤东在大散关断断续续屯兵万,三万铁骑,五万步兵,大散关危矣。
尤其是对面临阵换将,现在崤东在大散关的守将,乃是一个年岁二十出头的小将,一杆金枪攻池破城无数,攻无不克,素有小张凰之称,此人乃是二十一年前被他们两位在大锁桥上围堵至死的徐琛之子,边关告急。
最后一行的末端写的是陛下亲启四个小字。
赵天慈现在是痛并快乐着,看信中两位将军言语,崤东已有攻城之势。
从大散关到玉水川,即便是最快的飞鹰传书,也得至少一日之久。
一日,能发生许多变故,再加上秦略的预言,此刻,边关两位守将的脑袋,恐怕已经被深深埋入黄土之下了。
但赵天慈倘若听说过徐抗统军的规矩,就应该会悲痛万分,因为以徐抗向来的作风,一般在攻池破城之后,都喜欢把城池守将的脑袋砍下,挂在自己的营长之前,消磨后续敌军的斗志。
另一边,赵天慈喜的是北辽有秦略这么一位活神仙,昨夜便已料到今日之事,并与太子连夜寄出文书,想必今日夜间,大散关往西的诸多城池守将都会组织百姓撤离,并且一起往大散关方向派去援军。
这样的话,崤东想要彻底侵入旷离的东部,还是要花些时间的,如此一来,自己就有更多的时间想破解困局的对策了。
但是赵天慈不知道的是,在今日大散关北辽守城告破,杜建贤霍承辉两位守将被徐抗削首之时,有一位从天而降,名叫阿澜的少年剑仙,用剑指着徐抗的喉咙和他打了一个赌。
所以现在尽管北辽已经失去了对大散关的掌控,但是自大散关往西一路,没有任何被崤东军卒踏足的土地,甚至临近大散关的许多村庄和边城,都不知道两位守将身死的消息。
……
早朝散后,秦幕正往回家的路上走着,后面却突然传来一声酣畅的呼唤:“秦幕,走这快干嘛?是不是不想还我上次那顿酒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