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六章:三位一体的灌溉系统(1 / 2)飘依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其实,管家张通还是小觑了棉花的实力。而他更是小觑了张正书的剥削能力,雇工制度,才是最大的剥削啊!

按照管家张通的估计,一亩地能出五匹布,已经很了不得了。

可是,按照张正书的估算,一亩地起码能收获两三百斤的棉花,也就是说能产出布匹十匹。也就是说,一千亩地能收获布匹一万匹以上的棉布。按照一千匹能赚一千贯来算,起码能赚一万贯。家财万贯,在北宋时候已经是一方富豪了。现在种棉花能年入万贯,能不让人眼红?

张正书可以预料得到,一旦他的纺织工厂大赚特赚的时候,汴梁城两岸就开始疯狂种植棉花了。

到时候,他就可以下江南,购买苏湖一带的田地,开始大种特种水稻,甚至改良水稻,一年两到三熟。那时候,经验值岂不是飞快上涨?甚至,张正书还推广梯田技术,让水稻也能种在山上那时候,宋朝还会缺粮食吗?

种田种得好,才有底气打仗啊!

张正书的计划虽好,可惜这时候基本没有人相信。管家张通的意思是,能亏少一点是一点,能回点本都好过颗粒无收。

看着水车、翻车和筒车都被组装了起来,再打开汴河之水。瞬间,汴河的水便哗啦啦的流入,冲击着水车,灌溉系统就开始运作了。只见高达十米的水车,在刮板和水斗的作用下,借助汴河河水冲击而来的惯性,慢慢地运转起来,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然后被提升上去。到了顶端,水斗又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倾斜,将水倒入渡槽之中,然流到灌溉的农田里。

翻车,则需要人力或者畜力驱使了,这是张正书设计的,在水位不足以带动水车的情况下,用翻车来运作,使得河水能顺利注入需要灌溉的农田之中。翻车的原理,跟后世的自行车差不多,是通过链轮来传动的。只要用人力或者畜力驱动链轮,翻车的叶板就会沿着槽刮的河水上升,到达长槽上端后,水就会注出来。如此循环往复,就能把水输送到需要的地方了。翻车的好处是可以转移,并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的。还可以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可以用来灌溉,也可以用来排涝,是古代农具一物多用的典范。可以说,中国人强大的种田天赋,就体现在这精妙的农具上。

至于筒车,和水车是差不多性质的。只不过张正书把它安置在地势稍高的地方。张家这千亩田地虽然还算平坦,但地势还是有高有低的。利用筒车的特性,从高处向地处提水。可以说,这筒车与北宋的筒车,有很大的不同。北宋的筒车,一般都像水车那样,利用水力驱动的,这就和水车的功能重叠了。但张正书有“种田术”的加持,把筒车提前改进到了两百年后的水平,可以自动提水。

至于工作原理嘛,也是很精妙的,在运水部件上有个木架,各装着一个木轮,下面轮子半浸水中。当竹筒下行到水中时,就能装满水,然后到达木轮高处时,竹筒因为角度而把水倒入水槽里面,如此循环就能带动连成串的竹筒盛水,沿水槽而上,实现从高岸处向低处取水的事情,还不用人力或者畜力。

三位一体的灌溉系统,让管家张通大开了眼界,有点不敢置信地看着田垄上树立起来的庞然大物,怔怔地说道:“小官人,这这真的是你想出来的?”

“嗯!”

对于这事,张正书还是蛮有成就感的,自然装出一副高人的模样,淡淡地点了点头。

“不可思议!”

管家张通也没想到,原来灌溉可以这么轻松的,根本不用人力,利用这水车、翻车和筒车,加上官府修筑的水渠,就能灌溉上千亩田地,在过去,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此一来,能省却多少人力?

“小官人,这个太神乎其技了啊!”

那些营造匠也是服了,因地制宜设计出来的灌溉系统就是不一样。整个李家村两千多亩田地,都能很好地照顾到。别说是北宋了,就算是在后世,某些穷困地区,甚至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在所有人看来,这就是奇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