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新式选官法,名为科举!”
科举?
前朝察举杨济是听说的,科举又作何解?
“所谓科举,便是开科取士,可分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由地方县府开始考教士子,通过者便可晋级下一级考试,直至殿试,
最后,朝廷可根据各试之成绩选官,至于所考内容,四书五经天下大事,甚至国策对问皆可!”
“嘶!”
杨济眼中一亮,这考试一次以往他倒是听说过,可是怎也没往选官这方面去想。
九品官人法之所以能够盛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为选官提供了一个可直观看到的标准。
这科举在这一方面简直是完胜。
试想,学子们尽皆拿着同样考题,四书五经,写得出便得分,写不出便失分,这办法更为直观公正。
“殿下,此法大善啊!”
嗯?
司马衷一愣,这杨济不是世家出身吗,怎的能觉得这方法好?
“杨先生,你觉得这方法好?”
“是啊,此法虽有些复杂,但若是几年进行一次,也未尝不可啊。”
“那你……本宫就不跟你拐弯儿了,你就不怕此法一出,会动摇世家根本?
要知道,童试是不限定身份的,黔首百姓也是可以报名。”
“嗯?”
杨济一愣,有些不解道。
“哪又如何,殿下难道不知,天下读书人九成九都是士族,黔首百姓即便报名也是无法通过的呀。”
啊???
紧接着,杨济说出了让司马衷大吃一惊的话来。
原来,这时代,不,就算是往前倒到汉朝,普通人是根本接触不到书本的。
后世人说知识就是财富,那是说说而已,可放到这时代,那就是事实!
西晋以前,书籍几乎全是用竹简来记录的,竹简的制作又颇耗费人工,一卷竹简,少说也要几十铜板。
这还不算请人誊写内容。
试问,普通人家,上哪儿去读书?
所以这时代,藏书多少,直接就说明了家族底蕴的深浅。
只有藏书万卷的世家大族,才有能力教育出学富五车的才子,
像张华那等贫家子,完全是积了不知多少辈子的德,才在小时候被人挑中做了弟子,
这才有机会接触这些昂贵的书籍!
而书籍的珍贵,更是造成了世家大族有意的开始垄断知识,进一步拉开士族和平民阶层……
“殿下,微臣觉得,您似乎对世家子弟有颇多偏见,
实际上我等世家子中,不知有多少眼界高远之辈,开疆拓土可能需要武夫将军,但是论起治国,
微臣不打诳语,离了世家,任何朝代都不行!”
唉!
听了这杨济的话,司马衷暗叹一声,怕是到了自己继位,大晋也无法摆脱世家的控制,因为根本没有基层读书人。
后世伟人说过,教育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话原来他没有体会,可此时方知,一个当代,一个千秋,是一点儿都没夸张!
不过现在看来,欲彻底改变选官,教育现状,根本就不是功在当代,而是难在当代啊!
“殿下,您可否在与微臣说说这科举之法,微臣真是甚为向往。”
杨济激动的搓着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