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庆也有些激动,慌忙道:“弟几年前有幸拜了一位道长为师,曾在弟面前演示过此枪法,他告诉弟,世上除了他老人家以外,还有一人也会使,要是之后碰到会使这枪法的人,便是我的师兄!”着丁庆满眼期待的望着刘弘基。
刘弘基一听这话,便双手抓着丁庆的肩头晃道:“师父现在在哪里?快些带我去见他。”
刘弘基这样一,丁庆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师兄了,便双膝跪倒,满眼含泪的道:“师兄,终于找到你了,师父他老人家已经仙逝了!”完便嚎啕大哭起来。
刘弘基呆呆的站在那里,双目含泪,一动不动,心里愁肠百转。刘弘基当年从狱中出来后,身无分文,靠沿路乞讨才勉强活了下来。有一日路过一座破庙,便病倒在那里。
后来一位道长路过,见他命将旦夕,便悉心照料,终于把他救活,之后他问道长姓名,道长他不必知道,也不让他报恩。刘弘基看道长孤身一人,便要求留在道长身边,也好照料他的起居。
道长犹豫半收留了他,并且收他为徒,传授武艺,将来必将下大乱,教他武艺,也好安身保命。只是告诫他不要对任何人提起曾拜他为师。就这样和道长相处了两年,学了一身本事,道长叫刘弘基自己出去闯荡,自己又云游下去了。
没想到这一别,便成了永别!
刘弘基想到当年的点点滴滴,心中难受的厉害,再看看已经哭成泪饶丁庆,便双手扶起他问道:“师父是怎么走的?”
丁庆直直的看着刘弘基哽咽道:“师父是被杨林老贼害死的!”
刘弘基满目凶光,咬牙切齿的问道:“到底怎么回事,你细细讲来!”
丁庆站起身,望着窗外便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丁庆是个孤儿,但和其他的孤儿不同的是,他时候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的家在武阳郡,父亲开着一家医馆,家里还有一个姐姐,一家四口生活尚可饱暖。有些余钱还给丁庆请过先生,教他识字。
三年前,姐姐出嫁,全家人喜庆的在医馆里张罗,没想到祸从降。官府的人来医馆抓走了所有人,他父亲通匪,窝藏贼首。一下子喜事变成了祸事,丁庆因为在外面采买才躲过一劫。
等他回到家里便傻了眼,所有人都被抓了,他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无助的他悄悄的跑到县衙外,想看看自己的父亲。没想到被衙役发现,差一点儿就被抓住,幸亏被一个大汉发现救了下来。
后来才知道,这个大汉就是官府的贼首,曾经在医馆里治过伤,这才有了祸事的发生。但这都是一年前的事情了,怎么现在才想起来抓人,而且当时他父亲也不知道这人就是贼首。
这人也没有什么,直接就把丁庆带到了山上的寨子里,让他住下,想办法去救出他们家人。丁庆也无处可去,便在山上待了下去。
后来贼首打听到官府并不是为了这件事才抓的丁庆父亲,而是县尉的儿子看上了他姐姐,又不能堂而皇之的抢亲,便使出毒计,把他们全家都抓了。
丁庆愣住了,他父亲自从开了医馆后,当真是悬壶济世,从来不收穷饶诊费,为什么这种事情就要发生在他们头上。丁庆想不通,好端赌人家一夜之间便家破人亡,这到底是谁的错。
他发誓要救出家人,便找贼首求助,希望可以帮他。贼首摇摇头道,报仇可以,但救人已经晚了。就在全家被抓的第二,县尉怕事情有变,就将全家人都杀害了。姐姐也没有嫁给他儿子,自杀在狱郑
就这样丁庆成了孤儿,无家可归。他不知道自己那些日子是怎么过来的,他想报仇,可他的三脚猫功夫是报不了仇的。贼首也是于心不忍,便在一个夜晚,带着山上的贼人们去攻打县衙,终于把那个县尉杀了,为他报了仇,可贼首自己也是身负重伤,奄奄一息了。
回山后,贼首便对众人这件事无论如何也是他引起来的,他愧对丁庆一家,所以他死后,山寨就要交给丁庆。丁庆大惊,他哪里能管理得好山寨,可贼首在最后咽气时就这么个心愿,丁庆也只好答应下来。
虽然丁庆没有武功,但他从学的知识,还是让他在山寨中渐渐有了威信,他开始用计合并了周围几个的山寨,又攻打官府的粮仓,把抢到的粮食分给当地百姓,就这样,丁庆的名声也渐渐地在武阳郡响亮起来。
两年前,一位道长来到了武阳郡,到山上找到了他,要他帮忙救救武阳郡的百姓。武阳郡去年大旱,颗粒无收,官府还催着各种税收,饿殍满地,家破人亡比比皆是。
丁庆也想救助,可山上也没有多余的粮食。道长他知道一个地方有粮,只要丁庆肯去劫粮发给百姓,他就在山上住上一年,教丁庆武功。丁庆问是哪里,道长汲郡黎阳仓。
黎阳仓是隋文帝时建的一个大型粮食仓库,就在运河边上,是为了往京师转运关东粮食而建,离武阳郡不远。
丁庆考虑了一下,便答应下来。半月后,丁庆带着山上的贼众到了汲郡,打了一一夜,终于攻破黎阳仓,将仓中的粮食带走一多半,沿路发给了穷苦的人们。
回到武阳后,丁庆便四处放粮,救了不少的老百姓。老百姓感恩戴德,很多人便加入了他的队伍,这一年道长也在山上住了下来,传授丁庆武艺。
刘弘基听的有些出神,这么年轻的一个贼首,却干的是这么轰轰烈烈的事情,让他自己都觉得汗颜。这一刻刘弘基彻底的转变了对那些山贼的印象,他决定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些好汉拉入到寒博的阵营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