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眯着眼睛自言自语,回头对手下吩咐道:“给咱家盯紧了董家,董家有任何风吹草动,咱家都要知道!”
此时正在济安居吹牛打屁的董宣武丝毫没有意识到他刚刚险而又险地避过了一劫。
风云变幻、波谲云诡的朝堂就是这样,身处其中的人永远也无法弄清楚那些表面上对他笑脸相迎的人在背后究竟打的什么心思,何时因为何种原因向他射来何种暗箭。
人心深似海,难以揣度,每个人都需时时身披坚固的铠甲,战战兢兢,防备着四面方、任何位置都可能射来的暗箭,同时随时准备着箭矢准备射向他心中的敌人。对与错,正义与邪恶,其实都已经失去了他原本的意义。抱团取暖,成为求得自保的唯一方式。
外部的敌人杀入京城,无非只要一条命,内部的敌人射来的暗箭,要的可不止是命,失败者将千秋万代,背负万古骂名,很可能永世都不得翻身。
虽然有着两世的经历,董宣武却从未经历过朝堂的纷争,又怎么可能真正理解这些?从某种意义上说,老爷子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也许才是最适合的生存法则。
董宣武此时正竭力说服小太妹,支持他在皇庄弄一个养牛基地。牛的来源,自然是塞外蒙古。有了养牛场,以后想吃牛肉,就不必每次向官府报备了。
原本董宣武是想通过二叔从蒙古弄一批牛回来,实在不行,牛肉也行啊。可是董家的生意主要是江南和吕宋,北方的路子并不是很通畅,相比之下,小太妹这边就方便许多。可哪知,小太妹听到这件事跟蒙古人有关,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般,只答应从皇宫弄出十来头奶牛出来。
对北方草牧民族的封锁那是国策,即使如小太妹这样的财迷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对于大明来说,建奴女真的兴起虽然让人惴惴不安,但那也只是藓芥之患,如果让蒙古再度强大起来,则可能是灭顶之灾。三百多年前蒙古铁骑踏碎中原河山的悲惨经历,和土木堡之战大败、皇帝被俘、京师险些被瓦剌攻破的耻辱还深深地印在大明人的心中,对蒙古人的提防与猜忌从未消散。
即便是李轻盈和孙小倩,也怀有同样的观点,建议董宣武断了这个念头。
只有董宣武心中清楚,随着火器时代的到来,蒙古铁骑的风光早已经是日落西山,不足为患。大明最大的敌人早已经不是蒙古,而是东北那刚刚没有兴起几年的野猪皮。
如果把目光放远一些,甚至野猪皮都算不了什么,北方那头正在徐徐东进的北极熊,东边那只狼崽子,还有泰西那群白皮肤蓝眼睛的白毛狒狒才是最大的威胁只是他们现在正忙着在太平洋的彼岸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在非洲大陆抓捕黑奴,还无暇顾及东方这块古老的大陆。
可是这些话,董宣武是不能说出来的。
好吧,如果是这样,董宣武的目光就只能投向西边那片高原了。不知道牦牛被运送到中原是否能适应中土的水土。
小太妹对从青藏高原上买牦牛的建议很感兴趣。实际上,随着九龙冰室生意的扩大,宫中养的那几十头牛所产牛奶的产量已经有些不够用了。毕竟,宫中也要喝牛奶。她也急于要获得奶源。
所以,小太妹很爽快地答应,回宫后向他皇兄请旨,希望能从青藏高原上买几百头牦牛回京城。
这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但也差强人意,董宣武算一算,等牦牛到了京城,怎么也要半年的时间。那时,地里的秸秆正好可当做作饲料。而发酵后的牛粪又是最好的有机肥料,粪水还可以用来养鱼,鱼虾又能用来养鸭子。一个有效的生态农业系统正好可以这么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