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虽素来不喜欢章贵妃,但是得知章贵妃有喜后,也是喜不自胜。毕竟,这皇城里,终于又又了令人期待的希望。
太后心中,也并不希望下一任官家,会是赵新或是赵束,赵新年龄太小,不知日后能否教养成可造之材,而赵束,也是太后最不希望成为继任君王的。因为,赵束的生母,心机极重,又性格刁钻,先帝在世时,太后便与赵束生母不睦,而今,赵束生母虽已病逝,但是,太后总隐约觉得,赵束的心性,极像他的生母。
所以,太后也希望,章贵妃能一举得男,解决这当前的隐忧。
可是,如今没了冯贤妃,章贵妃就再无竞争皇后之位的对手,此时,章贵妃肚子里,又添上了一张王牌,于是,在章贵妃许多次明里暗里的要求下,官家也动了立章贵妃为后的心思。
可是,即便是官家愿意,大臣们却不愿意,因为,章贵妃并无良好的家世背景,也没有令人称道的才德,于是,官家提出立章贵妃为后时,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当然,这其中,也有部分大臣,是支持章贵妃的,尤其是与章贵妃之父交好的几位臣子,只不断拿出前朝家世一般的皇后来作为佐证,支持章贵妃为后。
在反对章贵妃为后的人中,宋琦与宋骁的言辞最为激烈,这让柳惜惜担心不已,毕竟,从目前后宫的局势来看,章贵妃是极有可能被立为皇后的,如若章贵妃一朝为后,宋琦与宋骁,则不知会面对怎样的报复。
自从太子殇逝后,庆丰便成为了云舒阁内侍,静淑素来话少,也是通过庆丰,叶轻云才知晓了这许多朝堂之事,也为宋骁宋琦忧心不已。
虽然反对章贵妃为后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但再多的反对声,也敌不过官家对章贵妃的宠爱。
终于,官家还是决定,冒着大臣们的激烈反对,立章贵妃为后。而更为让人意外的是,官家竟钦定宋琦为章贵妃拟封后诏书,理由是,宋琦文笔流畅自然,最为合适。大臣们都为宋琦捏了一把汗,毕竟,宋琦是反对者中,言辞最犀利最激烈之人,又一向狂妄洒脱,若他来拟诏书,只怕是,诏书会很“好看”。
果然,宋琦不仅使得诏书很“好看”,竟还使得整个封后的过程,无比精彩。
宋琦的诏书中,对章贵妃极尽“称颂”,一词一句,只描述章贵妃姿色艳丽,极尽荣宠,懂得圣意,极善言辞。通篇不提章贵妃之“贤”与“德”。而更令大臣们称奇的是,宋琦拟好诏书后,便直接递了请辞国子监直讲的奏折。
官家看过宋琦所拟的诏书后,只觉得无可奈何,便又将这差事另交他人,而对于宋琦的请辞,官家并没有接受,反而擢升宋琦为翰林学士,官家的这一操作,又令大臣们称奇。
也许是封后之事太精彩,很快,这前朝的谈资,便传入了后宫,叶轻云知道,若是章贵妃得知了这个消息,日后,定会报复于二宋,不过,此时的章贵妃,已然28岁,离去世之日不远了。想到这些,叶轻云又不禁觉得,自己虽并不够了解章贵妃,但是,纵观她的一生,终究只是一位可怜人罢了。
过了几日,官家便为章贵妃举行了封后大典,举办大典的那日,叶轻云只见,章贵妃面色苍白,重重的冠子,似乎将她压得喘不过气来。那时,叶轻云便知,这曾经跋扈张扬的章贵妃,终究,是要从世间谢幕了。
在章贵妃封后大典举办后的第二日,因为幽云十六州纷争又起,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让百姓平添了许多担忧。而此时,终于有大臣想到了,尴尬的叶轻云。有人提出,要官家直接纳了叶轻云,又有人提出,让赵束与叶轻云成婚。
对于叶轻云,官家虽并无太多接触,但因为官家曾见过叶轻云与六皇子的感情,也曾感激叶轻云对六皇子的真心,便也有许多亲近感,只是,这种亲近,并非男女之情,而是更接近长辈对晚辈的认可。所以,官家并无心纳叶轻云。
只是,这些大臣们的意见,还是传到了昔日的章贵妃,如今的章皇后耳中,使得章皇后平添了许多烦恼与对叶轻云的敌意。
此时的叶轻云,并不知道,自己将面临怎样的局面,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