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七日,农历腊月二十八,小年夜。
星斗满天,海面风平浪静。
一艘载有三千多名乘客的货轮从上海码头准备驶往台湾,搭乘最后一班太平轮的乘客中,有富豪商贾,有政界名流,也有为躲避战乱寻找太平的普通百姓。
上海黄浦滩码头人群黑压压一片,全都是前来送别的人。
一位身着深褐色厚旗袍外搭黑色貂绒外套的年轻女子带着一名七八岁的女孩站在码头,翘首等待。
船已鸣过三响,女子依然恋恋不舍地站在码头,对好不容易挤过人群前来送别的丈夫和另一个女孩垂泪道:
“文泰,你要不带着兰兰一起走吧,此番一去,不知何时相见?”
“我母亲舍不得这里,你们先去台湾安定下来,待局势稳定下来,我就带兰兰过去和你们团聚,照顾好岳父母,自己多保重。”
“淑怡,船要开了,快上船吧!”
一身戎装的男子走了过来,他是女子的父亲,身材高大,留胡蓄须,一看就是国民党高级军官。
“兰兰,尽快跟你爸爸到台湾来,姥爷和还有你姥姥、妈妈在台湾等着你们!”
军官对着女子丈夫旁边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边说边抱起来亲了两口。两名女孩原本是亲姐妹,因为姥爷是国民党军官,不得不举家迁往台湾。但是父亲舍不得奶奶和自己的家族,决定带小女儿先留在大陆。
战乱年代的感情是沉重的,圆满是一种奢望,人人都在生死线上挣扎。码头撕心裂肺的分别与轮船上节日的喧嚣极其的不协调。女子忍住悲伤,从随身携带的包里取出一对手镯,一只给姐姐戴上,一只给妹妹戴上。
“梅梅,兰兰,戴上这个平安镯,记得你们是亲姐妹,以后不要分离!”
曲终人散,终有一别。载着希望与伤别的太平轮在这个注定不太平的小年夜启程了。
船上杯觥交错,欢腾喧嚣,人们都在庆祝小年夜,也在期冀未来的太平岁月。
随着一声巨响,打破了午夜的平静,短暂的平静之后,又一声巨响,人们在惊恐中奔跑,哭喊,短短十几分钟,汹涌的海水破船而入,船迅速下沉,女子紧紧拽住孩子,和父母绝望地跳入海中,拼命地将孩子推上一块浮板。
这场震惊中外的太平轮海难,死亡近千人,幸存者不足百人,有人永沉海底,有人不知所踪,一夜间酿造多少遗孀多少孤儿,有人从此家道中落,有人从此孤苦伶仃。
六十年后,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妇站在太平纪念碑前喃喃说道:
“六十年了,母亲,姥姥,姥爷你们安息吧,我会继续寻找父亲和妹妹的下落,你们在天之灵一定保佑他们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