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好带来的物件、衣服、首饰之后已经是两天后。这里处在西街,距离东街那边的桥有些远,不过淳朴的人们依然每天准时守在官衙门口等有人站出来主持大局。
那座桥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也可能是古时的桥,年代不可考,总之,那座桥无数次见证了这里的落魄与安宁。
如今说的便是此桥之“落魄”!
桥面很宽,也很长,可是那是测量出的结果,如果真的走到桥上,除了购买些特产蔬果好像也没别的事可以做,“菜行”从桥头直冲向桥尾,“米行”则在桥面上围成了一个圈,还有衣裳铺的影子,小吃摊的影子,甚至大饭馆都聚到桥上接生意的单,“花行”,“面行”,“布行”“醋行”等等,只要是本座城的生意行都聚在这座桥上,没有例外,也没有疏漏。
不禁让人迷惑不已:是什么原因把这些商行商户全部聚在这座桥上呢?
这座城是不是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无人敢接手,所以朝廷派遣本朝状元前来观一观情势与局面。想想觉得这应该毋庸置疑,可明着说总归不合礼仪,万一激发什么矛盾,那徒窦的才学是不是会被辜负?那太不应该了。
且不说十年寒窗苦读的坚韧不拔是多么难熬,就说有才之士这几十年来全部“卡”在这座桥上,这里的风俗人情却丝毫没变化过,这太难想象了,也无法理解。
难道之前来这里的官员做事雷厉风行惹恼了这里的住户?
这又是一层过往,人曰:“流金岁月,难忘忆秋年。过往云烟,独留风之痕”,于这里的人而言,官场的威慑应该也如过往云烟般风过无痕。
这么尖锐的矛盾,这么难解的问题,不知道那座桥的大致设计图比方说标明桥长、桥宽、桥高的设计图能不能交给徒窦研究研究,毕竟学问不适合当作摆设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