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徒窦日常(1 / 2)苔茵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师从易阁老,职务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各地的官员们到宫城内觐见皇上的时候他也该入宫了,每天的工作内容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整理典籍,汇编文书,每天都在和纸笔打交道。偶尔翰林院中的其他地方临时缺人手时管事的先生会点名叫众多编修中的某一位前去帮忙,这些编修们大多是进士出身,虽为状元,可到底也只是进士出身,和其他同事相比似乎没有多少优越感。

可能是因为刚入职不久,这两天在工作的地方待上半天就会被差遣到翰林院的其他地方帮忙。忙忙碌碌的日子总会让内心觉得很充实。

不久前认识了一位同乡,也在翰林院供职,七年前他考中榜眼奈何似乎未得赏识,在“编修”的位子上坐了五年才“升官”,升为从六品的文官,后来好像有一段时间跟随太子的师傅当过一年半的“太子侍读”,跟着太子出宫时阴差阳错有恩于本朝太子,听说太子回宫两个月之后,他就又“升官”了,成为了正六品的侍读。

入朝为官果真不易!

这几天宫城里赏了徒窦一套书,可能是考虑到编纂文书需要考虑前一个王朝的民风民情,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熟知风土人情才能让文化精准对接这个时代。

《劝学诗》中言: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荀子·劝学》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劝诫世人唯持久不变地观察世情,积累处事心得,以更切实际的行动不断打磨从前所习得的学问,矢志不渝地在前行中倔强,在倔强中前行,守着触手可及的文明,才能让“旅行”的成果破土成长,使“旅行”的感悟观之可谓蹙金结绣,而无痕迹,于浑然一体中谋求首尾相应。

读书,便是人生起跑线上的第一项通关秘诀。犹如与先哲对坐,领取先哲派发的通关宝物,每一步向上的台阶都是对坦荡通途的一种细致考量,正如狂奔之前必有助跑,所到之处仍傲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好书是漫漫人生路的第一个指路明灯,光辉所至,行之所至。

翰林院编修在本朝官衔谱中地位尊崇,举足轻重。

宫城里赏的那套书就放在书房内的书桌上,推开书房的门看到那几本书整齐地摞在书桌边缘,书页平整,还没有被翻动过,轻轻的拿起最上面的那本书,入座,观书。

以为是讲述前一个王朝的王侯将相之生平大事,却没想到书中涉及的竟是面条的第未知数种做法!

惊叹!

有点像随行笔记,在姑苏城外寒山寺吃到的面条和在山光凝翠,川容如画,自古名都的并州吃到的面条自然是不一样的。

徒窦走进书房时看见我在看书桌上放着的书,笑着从对面的书架上取出来两本书,看着比手头上的这一本书轻薄许多,“这两本书一本讲的是现如今的西北民俗,另一本讲的是东南交通运输路线,浅尝辄止也可算作入门。”说着那两本书就放到了我手边。“民俗不易懂。十里一乡音,民俗多样自不言说,这可不同于只守着十里堡的风俗习惯掐算年月。”

“哦,那我先看这两本书好了”说完把左手边的那两本书搬回房间。

可能上元节和重阳节这样的知名节日风俗都差不多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