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剧本里面之所以都是一些外国人和西方的东西,那是因为我们华夏的历史和文化过于源远流长,我就算是想写,也不知道应该从何入手才好。
周副主任你应该发现了,剧本里面涉及的领域虽然很多,但大多都是浅尝辄止,毕竟我的水平还不够。
更何况,这种剧本,说实话,我觉得与其放在大荧幕上,让观众们看得昏昏入睡,倒不如以话剧的形式面世,如此,更能增加剧情的感染力。”
说着,白羽觉得有些口干舌燥,便端起茶杯喝了口茶。
话说,他说出这种话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在他重生前,其原作者是Jerome Bixby,这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于1998年4月在临去世之前将其完成。
Bixby将这部他最后的剧本留给了他的儿子、编剧Emerson Bixby。
Jerome Bixby去世后这部电影被交给Richard Schenkman执导,预算为200,000美元。
然而白羽已经了解过了,这个世界的Jerome Bixby并没有创作这部作品,所以他抄得算是毫无压力。
“其实这部作品的精髓,还是在于主角是一名从14000年前存活至今的穴居人,以及他与一众知识渊博之人的学术激辩,极其考验观众的思辨能力。
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完全可以只保留剧本的精髓,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为了剧本的顺利完成,我会前往水木大学和京师大学邀请真正的历史教授、生物学家、宗教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和心理学家过来,与人艺的创作室进行共同创作。
我相信,这部作品的问世,不仅会让资深剧迷们惊喜,更是会在国际上取得强烈的反响。”
白羽这番话一出,周福明便越发动容了。
先不说剧本创作阶段邀请了诸多学术大牛们的噱头,光是一个会在国际上取得强烈反响,就让他心动不已。
如今人艺的主要剧目有《蔡文姬》、《关汉卿》、《茶馆》、《雷雨》、《丹心谱》、《小井胡同》、《推销员之死》等,但实际上这些剧目在国内还算受欢迎,然而在国际演出时,却是反响平平。
原因就是国内与国外的人文环境不同。
外国人很难理解这些作品的精神内核。
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剧目,也难以引起国际友人们的共鸣。
但是眼下这部作品不同。
这部作品要说文学性,那是完全无法跟《雷雨》等作品相提并论的。
但是其中引发的思考却并不比那些拥有文学性的作品少。
更重要的是,这种思考是没有文化代沟的。
看此话剧的人都会从心底里冒出这两个问题:如果真有一个穴居人从14000年前存活至今,他在历史中扮演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面对这个人,你又如何对其进行质疑?
同样的,在改编的同时,能够夹带其中的私货简直不要太多。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霸秦、强汉、盛唐、富宋,这些都是可以穿插进去的嘛。
如此一来,这样由一个电影剧本改编而成的话剧,就能够在100分钟的时间内,以不引起他人反感、也不会让人觉得乏味,潜移默化的通过剧情的开展从而向外国友人灌输华夏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