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公子。”周宁终于露出了一丝喜色。
据李行所言,李延年生前曾交代过,若有意外,所有财产交与李光明。婢仆处置之后,陈襄开始清点李延年家的财产。
李延年身为协律都尉,又颇得汉武帝宠幸,小有积蓄。除去之前送给陈襄的二十金,尚有八十金,还不包括其它玉器饰品。
也许是对李延年之死心怀愧疚,李季始终没有过问李延年的遗产。
看着那一堆财物,陈襄感慨万千,奋斗了一辈子,能够留下什么呢?仅仅是这百金吗?还是那几箱关于音律的书简?
李延年府上留下来的六个婢仆中,李行协助李福管家,但主要管内事,两个中年仆妇安排到了厨房,两个婢女刚好填补了人手紧缺。
这两个婢女一个名为采薇,一个名为绿衣,全都是十三四岁的年纪,生得且不说多么标致,却粗通文墨,颇合陈襄的脾性。
至于说李延年的宅院,陈襄计划以后和李广利家合并,暂时空置。
在整理李延年的遗物时,陈襄发现了好几封李广利从敦煌寄来的书信。怪不得一直没有收到他的书信,原来都寄给了李延年。
书信内容很简单,文笔也较为粗陋,只交代李延年要照顾好他们兄妹俩,并没有专门给他们的片言只语,一个典型的粗人。
如今,李延年不在了,要不要告诉李广利呢?又该如何告诉他李延年的死因呢?想了很久,陈襄还是觉得应该实话实说。毕竟,他们是亲兄弟,陈襄没这个权力瞒着他。
信中简单讲述了李延年的死因后,陈襄还劝说李广利不要记恨皇上,好好的练兵备战,只要能立下战功,李家将否极泰来。
写好之后,陈襄将书信交给了陈三,让他寄到敦煌。接下来几天,陈襄和李寻燕都没有出门,为李延年服丧。
八月十三,本是陈襄前往乐府学琴、李寻燕前往北宫陪读的日子,但两人都没有起身的意思。
看着那枚黝黑的乐府腰牌,陈襄默默的藏了起来,如果没有人前来收走,那就当做一个永久的纪念吧。
“哥哥,我今天不想去北宫了。”李延年之死对李寻燕也是莫大的打击,一连多日郁郁寡欢。
“好,不想去就不去吧。”陈襄没有勉强。
午饭过后,闲坐无聊,陈襄拿出古琴解闷,弹起了一首《高山流水》,随着清幽旷远的琴声,脑海里浮现出关于李延年的一幕幕。
回到大汉,李延年是他生活中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李延年教给他的不只是音律,还有对艺术的理解,让他明白何为真正的艺人。
如今,斯人已逝,告慰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学好古琴,将他的家学传承下去。
听着这熟悉的琴声,侍立身后的周宁忍不住热泪盈眶。短短几天的相处,陈襄发现周宁在音律方面确实有着不错的天赋,整理李延年的书简时也起到了极大的帮助,可遇不可求的一个小书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