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治平馆的小伙伴,李寻燕果然变得开朗了许多,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喊着上学,陈襄很乐于看到这样的变化。
于此同时,陈襄也加紧了学习。他原先最大的问题是不太熟悉隶书的读写,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如今大有进步。
解决了读写的问题后,陈襄的知识储备优势体现了出来,对于蔡博士所讲的内容总能第一时间领悟,让杨敞刮目相看。
不过,陈襄也经常提出一些石破天惊的观点,比如应该取消征调,应该放开盐铁专营,不能限制百姓的自由流动等,让杨敞大惊失色。
渐渐的,陈襄不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因为他深深知道,在一个言论不自由的时代,随便表达看法,是会惹来杀身之祸的。
一连上了十天课,陈襄感觉有些疲累,想休息两天。其实,他最主要的还是想去乐府看看,毕竟他曾答应过李延年。
“哥哥要休息两天,你是陪哥哥,还是陪你的小姐妹呢?”陈襄故意逗起了李寻燕。这些时日,李寻燕回到家,都要讲述和霍氏姐妹在一起的趣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要不,我明天去学堂,后天再陪哥哥?今天,霍三小姐说要送我一根发绳,我明天突然不去的话,岂不是失礼了?”李寻燕歪着脑袋想了一下,认真道。
“好,就听你的。我明天去宫里,后天再陪你。”陈襄温柔笑道。
“谢谢哥哥。”李寻燕一脸幸福。
三月二十四,已是暮春时节,街道两旁的树木不吝惜展示自己最为妖娆的一面,片片叶子迎风招展,枝条柔软而有弹性。
沐浴在温暖的春风中,坐在马车里的陈襄终于可以静下心来感受大汉别样的风情。也许,只有马车的粼粼声才能让人深入一座城吧。
抵达未央宫北门时,陈襄拿出了李延年给的腰牌,顺利通过,陈三赶着马车原路返回。
就在这时,陈襄蓦然发现角落里有一个人竟然斜靠在宫墙上睡着了,不由得好奇的问卫士道:“那个人是谁?”
卫士看了那人一眼,没好气道:“他呀,是东方先生。”又好奇道:“李公子,你不会不认识他吧?”
“可是东方朔先生?”陈襄心中一惊。
“不是他还能有谁?几十年了,还是个中郎。”
“我可以去和他说说话吗?”陈襄莫名的有些紧张。
“随便,看他愿不愿意搭理你。”卫士有些奇怪的看了陈襄一眼。
轻手轻脚的走到东方朔身边,陈襄毕恭毕敬道:“晚辈李光明拜见东方先生。”
此时的东方朔已年近六十,虽说从未担任要职,却一直出入宫禁,相当于宫中的活字典,又是历史上的大名人,陈襄觉得有必要结交他。
当然,除了这个功利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东方朔此人太有趣了,诙谐幽默,又学识渊博,很对陈襄的胃口。
东方朔缓缓睁开眼睛,看到是李光明后,微微一笑:“原来是李公子,在下失敬了。”
“晚辈不敢。”陈襄慌忙道:“听闻东方先生学识渊博,博通百家,早就有心讨教,不知日后方便否?”
东方朔愣了一下,笑道:“李公子以前可从未正眼瞧过老朽一眼,今日不会是寻老朽开心吧?”
“晚辈不敢,晚辈是真心求教。”陈襄躬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