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老朱钓鱼(1 / 2)涸平的一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彧得到消息,匆匆忙忙地赶到了王府上。

“下官想见王爷一面还真是不容易啊。”李彧的语气宛如怨妇。

朱棣赔了个好脸色,说道:“李大人说笑了。”

“听闻王爷这几日是下乡考察去了,莫不是王爷真想上奏?”

“父皇有旨,本王今日连奏疏都写好了,又岂像是在开玩笑?”

“此事恐有不妥,还请王爷三思啊。”

朱棣不知道李彧为什么要出言提醒自己,便试探着问道:“李大人何出此言?”

“王爷有所不知,土地问题事关天下所有百姓的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李彧咽了口吐沫,用手指了指天花板:“恐怕是想让王爷你站在风口浪尖啊。”

“你先看看我写的吧。”说着朱棣就把奏疏给他递了过去。

“这如何使得。”

“无妨,反正到时候还会传下来。”

李彧推脱不过,只好说到:“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半响之后,李彧才再次张嘴:“王爷有没有想过取消人头税后,亏空的那部分税收应从何处弥补?”

“自然是折入田赋之中。”

“为何王爷不直接在上面写出来?”

“若是由本王说出,就有落人口实的风险。”

李彧张了张嘴,欲言又止,沉吟了片刻才说道:

“这具体数目若是把握不好,反而有可能加重百姓的负担。”

“这也是本王申请在北平进行试点的原因。”

“.......”

李彧被怼的无话可说,他特别不理解为什么朱棣就一定要掺和这件事,安安稳稳当个太平王爷不好吗?

本来这几个月的交道打下来,李彧认为朱棣是一个有着超过他这个年龄应有的心智的“聪明“人。可这一回又让李彧重新认识了一遍眼前这个人。

算了,劝不动就不劝了。

李彧不希望朱棣卷入这场事端的主要原因就是,他希望朱棣能和他站在站在同一条阵线上,为自己提供庇护和掩护。但若是朱棣主动制造事端的话,那他就不得不与朱棣撇清关系,表明自己立场了。

“既然如此,那这封奏疏就由下官派人送往京城了。”

“劳烦李大人。”

“好说好说,若是王爷没有别的事的话,请恕下官先行告退。”

望着李彧离去的背影,朱棣也没好再说些什么。

他本来就没打算与李彧有什么过多的利益纠葛,因为还有不到五年的时间郭桓案就要事发,到时候李彧赵全德这些人一个也跑不了。

郭桓案是在中国历史上都有名的贪污大案,是中央勾结地方共同作案的典型代表。他们通过篡改账本的方式私吞赋税,此外还巧立名目横征暴敛,而且这些钱一分都没有流入国库,全都进了贪官们的口袋里。

这个案子事发后,为了杜绝账本上的内容容易被修改的情况。从此以后所有记账用的数字,如:一、二、三、百、千等,都变成了壹、贰、叁、佰、仟等大写数字。

“也不知道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朱棣喃喃自语道。

怀揣着略微有些不安的心情,五日转瞬而过,朱棣的奏折被送到了奉天殿之上。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环视四周,说道:“诸位爱卿,今日燕王的奏折送了过来。”

此言一出,朝堂上暗流涌动。

“阮畯,由你来帮燕王读一下吧。”

吏部尚书阮畯起身出班,接过太监手里的奏折:

“臣遵旨。”

随后阮畯就把朱棣的奏折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念了一遍,一众群臣边听边摆出了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以上就是燕王奏疏中的全部内容。”

“取消丁税这事万万不可。”还没等阮畯说完,礼部侍郎崔横率先打响了对抗朱棣的第一枪:“丁税自秦而始,乃祖宗之法也,祖宗之法不可变!”

话音还没落下,又有一位户部侍郎站出来说:“崔大人言之有理,更何况丁税乃是国库中的重要收入,若是取消,则这部分亏空又从何出来补呢?”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若是那些臣子连丁税都不用缴,那又如何证明他们是陛下的子民呢?”

“燕王有一颗爱民之心固然是极好的,却毕竟年幼,所提建议犹如空中楼阁,是立不住脚的。”

朱元璋看着底下吵开了花,他也没想到会出现这样一边倒的局面,文武百官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表示支持,没人帮朱棣说说话,心里也就稍稍放下了一点对于朱棣的怀疑。

当权者最忌讳的就是手底下的人拉帮结派,朱元璋花了十年才把淮西派和浙东派都给整了下去,他可不想看到朝堂上再出现另一股庞大的势力来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