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恤民情,勤俭爱民这些歌功颂德的话是你们应该说的?只需要把事实放上去就行了,你们懂什么叫事实吗?”
朱棣一拍桌子,把声音调高了不少。底下的人还很少见朱棣发怒,这一下可被吓得不轻。
“赶紧去重新写,不要堆砌那些辞藻,报纸是写给普通人看的,不是给本王看的。”
朱棣生气一方面是他没法厚着脸皮心安理得地接受那些赞美之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报纸一旦发出来,必然会流传到京城,朱棣可不想让这报纸成为有心人攻击他的凭证。
他老爹朱元璋可还生龙活虎呢,自己做的事本来没什么把柄,别到时候因为宣传问题栽了跟头。
修改过一遍的稿子就变得正常了许多,不过篇幅还是太长,于是被朱棣勒令再删减其中一半的废话。
“你们记住了,以后有关本王的事,都按这个标准来写。最关键的就是本王做了什么,你们就写什么,不要加入你们自己的评价。要是你们敢乱写,就等着掉脑袋吧。”
朱棣害怕他们不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就再一次用狠话强调了一遍。
底下的人脑袋点的宛如小鸡啄米,表示自己知道了。
朱棣还有点不放心,又让他们把已经写好的其它稿子拿了出来,自己开始逐一检查。这一检查可就又挑出了不少问题。
正批评着的时候,赵文焘从院外奔了进来。他今天也在自家庄子上敦促收麦子的事宜呢,谁能想到朱棣在这个时候突然驾临报社。得到消息的赵文焘火速返程,却也让朱棣等了许久。
赵文焘喘了两大口气,调匀了自己的气息,开口说道:
“草民不知王爷今日前来,还请王爷恕罪。”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赵文焘已经逐渐摸出了朱棣的脾气,知道他不会因为这种事而怪罪自己的,因此也比较安心。
果然,朱棣第一句话并没有责备自己,而是问道:
“你们赵家今年收成怎么样啊?”
“回王爷,今年亩产约为一石三斗四升,收成还算看的过去。”话虽这么说,赵文焘的语气却是带着很明显的欣喜。
朱棣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赵文焘见朱棣没什么反应,便主动开口问道:
“不知王爷对于这报社的布置可还满意?”
朱棣淡淡地回了一句:“我把报社交给你们办是信得过你们,本王现在有一个问题,李家的人都去哪了?”
赵文焘一听冷汗就流了下来:“李家主要负责印刷那边的事。”
李洛南下去寻罗贯中还没回来,李家没有了主事之人,结果被赵文焘一通操作就都安排到了印刷坊里。
其实李家众人自己倒没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他们觉得纂写和印刷,两家各管一边这样也挺好的。但是赵文焘的那些心思哪瞒得过朱棣,他很清楚的明白凭借报纸受益最大的地方在于掌控报纸的内容。
朱棣的本意就是要让两家相互制衡,自然不可能给赵文焘一家独大的机会。
“让李家安排人过来,以后你们两家每期报纸交替负责编写,明白了吗?”
赵文焘哪敢说不,用手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赶紧低头答应了下来。
“另外,本王刚才看了你们写的这点东西,有关的问题也都说了一遍了,等会你让别人给你转述吧。”
赵文焘听朱棣的语气并不满意,不由大为好奇,难道这年轻的王爷不喜欢听赞美之词?
等朱棣走后,他赶紧询问了一番,这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他懊悔地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这可真是马屁拍在了马腿上。
然后他又得知了朱棣今天去务农,并下令减租这件事。
脑筋飞速地转动,希望能在这事上做做文章。他知道这件事该怎么拍朱棣马屁,只不过自己心里面有点舍不得。
不过最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他还是忍痛吩咐自己的管事,让他回庄子上告诉所有人,今年他赵家所有的佃户也减一成租子。赵文焘希望自己这么做能在朱棣心中挽回一点形象。
然后又让人在朱棣的稿子下面加了一行小子,就说他赵家也受到燕王的感召,同样减租一成,与民同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