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梅看着水田里冒出的绿色小草,感慨春天来了。
因着这春雨,远近的地头都人头攒动,乡里乡亲互相招呼一声后都埋头苦干。
余青梅虽然是值得骄傲的农村户口(没准一拆就成富二代了),但真没种过地,就是见过,一直自信自己是个理论知识十分丰富的人(书不是白念、也不会白看的),缺乏实践经验,不过可以提供意见指导,至少迄今为止都很成功。
余老头家六个劳动力从同一边开始劳作,男的翻地,女的则把翻开的泥土里冒出的小草择干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
余青梅无聊,带着兔兔和妞妞去旁边玩耍,今儿地太湿不好下去,天气好的时候就能下地帮忙,捡个草谁还不会啊,就是人小力微,干不了很长时间就是了,今儿就在周边逛逛吧。
余青梅一路走去,仔细看了其他人家的劳作方式,嗯,大同小异,都是翻地、除草;就是工具不一样,锄头、耙、犁,额,还有其他像锄头的工具,反正都是用来翻地的。
农活就是体力活,是驰而不息的在田里劳作,年复一年。
余青梅以前的志愿就是退休了自己种些地,既锻炼身体,又能吃到生态的绿色蔬菜,现在看来是提前实现了。
种地,关注两大点:土地和种子。土地靠养,肥和水;种子靠选,择成熟饱满的嘉种。其他的因素就是勤劳。勤劳致富啊,其实只是为了温饱。
余青梅记得去年秋收水稻,家里四亩水田一共收了一千斤左右的大米,乐得一家子开心了好久,如果他们知道现代一亩地差不多就能收这个数,不知会作何感想。
余青梅想起以前的事了。
犹记得很小的时候,应该差不多就是现在这个岁数,家里有种一亩水稻,爸妈穿上插秧袜,踩在水田里,额,应该是脚插水田里插秧;秋收时拿上镰刀去割稻,在田里打谷,用簸箕扬尘,稻谷装袋回家在院子里晒……
原来自己也有这样的小时候,在那个科技发达的现代,这记忆都快尘封了。
后来家里就再也没种过水稻了,或许是儿时的记忆太久远,记不真切了……
对种地的全部实践经验都在自家院子前面的那一块菜地,长方形的一小块,健康勤劳的奶奶每年都会种,换着花样来,南瓜、丝瓜、西红柿、小青菜……说是地不能每年都种一样的,对土地不好。
然后每次浇水、施肥,自己都会去助力,和奶奶一起忙活,看着这些蔬菜从小长到大、从青涩变成熟。
自己最爱的西红柿,红彤彤的成熟后,奶奶总会摘了给自己,随手冲冲水,咬上一口,果肉都是透着沙的……啊,美好的童年啊,没想到还能再次经历……
耕完水田,耕旱地,全家忙碌了五天,四亩水田、八亩旱地全部翻耕了一遍,日子也已经出了正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