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储存的木料咯!”洪度年淡然说道。
“哦,竟还有些储存?”郑鸣大感意外。
“只是算不得太多,不过只能造个百十艘千料大船吧!”洪度年说完,便已当先拔步,向着船湾一角去了。
通过一条小径,穿过浓密森林,走不多时,树木再次消失,转而现出一个极大的湖面来。
说是湖泊,又与一处河岔与甸江相通,水流蓄积其中,汇成一个长宽各有两百米的巨大水池。
只是,水池静静无波,除了几只低空掠过的水鸟之外,便再难看见一物,若要非说特别,那便是水池与甸江相通之处,筑有一堵木坝,两侧各有一架水车,徒增一抹人为痕迹。
但此处既无稻田,又无冶铁炉灶,木坝水车又能作何用途?郑鸣大为不解。
“圣使请看,面前这个池塘便是蓄木之池,但有良木全然阴干熏蒸之后,便通过江水漂流至此,只因靠近海口,江水多有潮汐涨落,待到潮水最低之时,便可闭拢水坝,再用水车将池中余水排干,木料自然沉落池底。”
这番道理,郑鸣自然懂得,可沉到池底又有何用?自沉,再而归拢堆积为一方方木垛,再用糯米、河沙、贝壳石灰和在一起,调成桨泥,厚厚涂抹在外,一待干透坚硬,便是一个个纹丝不透的闭水之室。”
洪度年接着说道,“这时,再将水坝打开,江水漫入其中,木存垛中,垛浸水底,风气难入,虫蚁不侵,可保千年不朽,更是了无痕迹,难以发现。”
此等储木之法,简直闻所未闻,郑鸣不禁大感震惊,待到细细想来,必是利用了密闭原理,先是湖水屏蔽空气,再用墙土屏蔽湖水,原理倒是能够说通,只是这墙土真有这等密闭功效?
须知水泥在这个时代还远没有诞生,难道这墙土竟比水泥还强?郑鸣还是有些怀疑。
洪度年察言观色,已然明白郑鸣心中所想,于是立时加了一句:“圣使可听过墓室所用的万年土么?”
此言一出,郑鸣立时醒悟,只因所学便是历史专业,对古代墓葬构造并不陌生,至于这万年土也有些许了解。
华夏神州自古就有“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对尸身和陪葬物品的防腐保护格外重视,除了棺椁之外,更在构建墓室的材料上下过一番苦功。
通过反复试验,早有古代先人用糯米汁将石灰黄土调和一处,发明出一种更具密封性的灰泥,夯筑在棺椁之外,从而达到隔绝空气水分的目的。
而这种灰泥,也就是传说中的万年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