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玉儿不服输,不认命,她就想和她的疾病较量一番。它越是破坏,她就越是要维护。是的,很多时候她还是掉入了它的阴谋诡计中破坏了关系,可是她清醒了之后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挽回去弥补的。
她什么也不想,她只希望她的医生也能和她站在一边,不要中了那个家伙的诡计。
它的诡计里有惑人心神的爱情幻影,有引人自豪的心理依赖,有破坏一切的冲动愤怒,有毁灭关系的打击伤害;
有让人飘飘然的理想化,有让人难以忍受的诅咒贬低;有纠缠、有疏离,有亲密,有怨恨。有一切春风细雨的陶醉,也有一切狂风骤雨的暴戾。
任何一点都有可能让你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那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给你挖的一个个陷阱。在任何一点上,医患关系都有可能破裂,因为边缘性人格障碍破坏的就是人际关系,当然也包括治疗关系。
边缘性患者的人际关系是动荡的,边缘性患者的治疗关系也是动荡的。玉儿是个不服输的家伙,她能看得清她的疾病的真实面目,这也是玉儿坚决不能让她和她的医生之间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之所在,即使关系破裂了,她也会竭尽所能地将其修复。
她不愿意在这场与边缘性人格障碍之间的较量中失败,她执着的坚持着,等待着最后的胜利。
玉儿允许自己疯狂,允许自己哭泣,允许自己怨恨,允许自己诅咒,允许自己去爱遥不可及的人,允许自己被所爱的人伤得体无完肤。
总之,她允许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魔鬼给她设置任何陷阱的存在,她也原谅自己一次次不小心跌入陷阱,摔得遍体鳞伤。
但是,她绝不允许自己就这样死在任何一个陷阱里,无论是温柔的陷阱,还是险恶的陷阱。
跌下去了,受伤了,她还要拼尽最后一丝理智让自己逃出陷阱,将摔碎的自己拼接起来,然后去挽回她的医生,说服他不要畏惧前途艰险,恳求他继续和她并肩作战,她相信终有一天他们会战胜这个魔鬼的。
对此,她深信不疑,信心满满。她希望她的医生也能如她一般,对未来充满信心!
说服她的医生,让他回到战壕中来和她继续并肩作战,是她当下最重要的任务。只要他最终能回来,那么这一局,她就又赢了,如此,她允许他暂时的离开!
也许她的同盟军这次真的受到了巨大的创伤,未必能愿意再次回到战斗中来,为此,她深感抱歉,也深感忧虑。但是无论如何,她都会努力争取的。
她努力争取的不再是浅薄的情或者爱或者精神陪伴,那些只不过是魔鬼的温柔的陷阱罢了,她要争取的是一个能和她并肩作战的盟军。
她之所以尽一切所能的来争取他,除了她是她倾心信任了六年的心理医生之外,她还认为他确实有这份实力。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能与她携手作战的不二人选!所以,请理解她的坚持,如有可能,也请欣赏她的执着!
冷玉写于2017年5月10日
冷玉又将这篇《艰难的修复七——怨恨的陷阱》寄给程佳珺,她希望程佳珺了解她的自我修复的完整历程。
她满心期待着程佳珺能仔细阅读她的信,就这样,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想打电话询问一下结果。好在电话是程佳珺接的,她很开心,便忐忑地问:“程医生,我寄给你的信你收到了吗?你看一看好吗?”
程佳珺愤怒地回道:“收到了,但是我是不会看的,我会原封不动地将信退还给你。”然后不等冷玉再说话,便啪得一声挂断了电话,冷玉忍不住哭了起来。
心里感到既心酸又愤怒。几天后,退还的信到了,冷玉去取,她拆开一看,果然是原封未动。但是程佳珺在她的信封上写了一句话,电脑打印的:“请你快点从偏执-分裂心位进入到抑郁心位吧!”
冷玉一开始还在不停地哭泣,她感受到了绝望和愤怒,当她看到这句话并反复琢磨之后,她的内心竟升腾起了一点异样的感觉,是喜悦,她甚者忍不住笑了起来,脸颊上还挂着泪珠。她感到程佳珺这次又说对了,并感到自己被程佳珺的这句话深深理解了。
是的,这对她来说足够了,只要程佳珺说的做的是正确的就行,哪怕这种对和正确会让她深受伤害,她也希望她的程医生是对的,伤害她可以自己去修复,碎裂一地的自我她也可以去整合,其他的不重要!
英国心理学家Margot Waddell在《内在生命——精神分析与人格发展》一书中说道:“有能力忍受挫折的婴儿,能够在‘**’缺席时,运用自身的资源,即使这只是短暂的。
他能以某种相当于‘初期思考(embryonic thought)’的东西来取代比昂所说的‘没有**’。也就是说他靠着自己的资源度过难关,按照比昂的观点,个体由此展开了最早的思考学习机制。”(p.117-118)
治疗师对具有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就相当于父母对孩子的喂养,在治疗师缺席的时候,患者能够运用自身的资源度过难关,也就是运用自己的“初期思考”来取代作为“**”的治疗师,可以说是患者人格发展的表现,这是一种“学习机制”。
患者学习并内化了治疗师对自己的治疗,她可以自己在治疗师缺席的情况下进行“初期思考”来进行自我修通,并帮助自己度过难关。
冷玉做到了这一点,她为此深感骄傲。但是这有时又会是一把双刃剑,能够运用自己的资源度过难关是好的现象。
但是这又增加了她的病理性自大,巩固了自己的全能幻相,而对治疗师进行不现实的贬低,用“自我全能”和“蔑视”治疗师来防御自己的“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