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苏东辰回府,开了祠堂祭拜祖先。苏家族地和祖坟都在东北辽阳,京城只有家祠。安国公派苏南辰带着管事回老家参加族中扫墓,其他人都在府里祭祖。
这次祭祀,安国公让苏东辰主祭,更加确立了他的继承人身份。胡氏无比痛恨,暗中加紧部署,想要一举成功,取了苏东辰的性命。苏东辰一句话都不想跟她说,在家里用了饭,便回了西山大营。
等到谷雨之前两天,京城三大营的兵演就正式开始了。
三方这次都投入一万人马,至于兵种之间的搭配都自行其是。兵演地点设置在京城北边的山里,地形复杂,非常考验人。三方互为敌手,不许结盟。大营固定,各方以踏平敌方大营或消灭敌方全军或敌方主动投降为胜利。
苏东辰擅枪,姜元武使戟,石青用刀,都有极强的实力,但他们首先是战斗指挥,只需调兵遣将,并不需要亲身上阵,只有到了最后关头,才会让他们拿起武器,亲自动手。
因为这是兵演,危险不大,所以三位主将都将自己的嫡长子带在身边,观摩学习,甚至可以参加战斗。三人都是少年,都是自幼习武,在讲武堂是同学兼好友,早就对这次兵演跃跃欲试,摩拳擦掌,说好了要真刀真枪地比试一番。
兵演一开始,苏东辰便带领中军进入事先探查好的山林中。他没穿银白色战铠,而是换了墨绿色战袍。正值春天,万物复苏,草木繁盛,山中树林是他们最好的掩护,银白太显眼,墨绿正好隐于其间。
他的帅帐设在林中,背后是悬崖,陡峭不可攀越,前面是小河,水流湍急,再加上人为设置的陷阱,便是阻敌的一重屏障。如果敌人纵火烧林,河水就是逃生的一条退路。
帅帐周围除了一千名亲兵外,还有明卫和暗卫分班轮值,时刻保持有两人守在苏东辰身旁,有四人守着苏钰孟。虽然皇帝派了不少暗卫去保护苏钰仲,但苏东辰并没有抽调配置在那边的护卫,以表自己的忠君之心。这就导致了他和儿子身边的顶尖护卫力量极少,幸而安国公心疼子孙,把自己身边的护卫队拨了一半过来,这才勉强够用。
十二岁的苏钰孟已经长到苏玉辰胸口,因长年习武,看上去身材匀称,四肢修长,精神强悍。他身着与父亲一样的墨绿色战袍,头戴黑色战盔,就像是小号的苏玉辰,让军营里的官兵都不看小瞧他,对他很有礼貌,很尊重。
苏钰孟也很争气,苏东辰专门为他定制了小号的亮银枪,他舞起来尽得苏家枪精髓,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等闲三五个大汉近不了他的身。苏东辰把他带在身边,虽然有人刺杀自己的危险存在,却也并不是太担心儿子的安全。
兵演虽然正式开始,但一开始并不会短兵相接,而是彼此侦察,互相蒙骗。苏东辰一边按照自己的想法调兵遣将,一边根据斥侯传回的消息给予调整,稍微有点空闲时间就给儿子讲解自己这么做的意图,再考考儿子的谋略。
苏钰孟两眼放光,一直很兴奋,学得很认真。他今年十三岁,再过五年,就与当初父亲从军的年龄一样了,到那时,他也要加入军队,跟他父亲一样,将来做个战无不胜的大将军。
苏西辰与苏钰孟差不多大,本来也吵着要跟着大哥来参加兵演,却被他母亲胡氏死命拦住了。苏东辰心里雪亮,却没说什么,只让苏西辰留在府中读书习武,将来有的是机会参战。胡氏听到“参战”就心惊肉跳,便借口两个儿子年纪还小,身子骨弱,禁止他们练武,只许他们读书。
苏东辰现在没功夫管她,至于两个嫡出弟弟的管教,自有安国公把握,胡氏干涉不了太多,这时如了她的愿,让苏西辰和苏北辰先读书识字,不过是不想打草惊蛇罢了。
这次兵演的确有危险,他坚持带着儿子,也是想要让儿子体会这种危险,然后意识到自己未来的人生必然也会面临类似的危险,从而抓紧练武,永不松懈。
实力,才是辗压一切危险的根本。
兵演进行得很顺利,第一天三方都建好帅帐所在的主营地,派出斥候侦察,第二天就开始接战,各种计谋层出不穷,围魏救赵,暗渡陈仓,瞒天过海,借刀杀人,声东击西,打草惊蛇,欲擒故纵,调虎离山。三大营精锐尽出,虽然官兵们都只拿着白腊杆做武器,杆头蘸上白灰,以此作为伤亡凭证,弓箭手射出的箭也没有箭头,而是渗了白灰的布团,火枪营打出去的也是白灰,而不是火药,并不会真的死人,但各种短兵相接依然颇为精彩。因为涉及到本大营的输赢,这是脸面,是荣誉,绝不能拱手相让,所以每个官兵都卯足了劲,奋勇当先,全力迎战,比以前在皇上和众臣面前刻意的演武要激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