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皇帝派了内侍官过来了,看来回京的事情,也要抓紧了。
次徽商的张山,递来的“礼物”,严珅挺满意的,但多少还有些地方,需要多加提点。
否者,一件好事,办的有头无尾的,多少还是不太美丽。
另一边,除了叫来张山,严珅也安排宁立恒过来了。
既然是追随,这对他,也不妨是一次小小的试水。
在与木兰闲聊间,宁立恒和张山,也一前一后来了。
事情的原委,严珅已告知宁立恒。
接着,三人落座。
宁立恒和张山双双行礼后,便恭恭敬敬地坐了下来。
落座后,张山首先向着严珅问道:“大人您可是准备回京了?”
严珅微微一愣后,问道:“张老板如何得知?”
张山笑道:“陛下对大人的圣眷优容,天下皆知,所有人都知道,当今陛下不仅宠信大人,更是离不开大人,所以这圣亲使一来,我就猜想,是不是陛下要催大人回京了。”
严珅哈哈一笑,说道:“张老板倒是个聪明人。”
张山客套了一番后,又把那《荆州府治水实录》拿起,向严珅问道:“大人,这本书的刊印事宜,您看如何?”
严珅却并不答话,而是将目光指向了宁立恒。
“立恒,你觉得呢?”
一旁的张山也是一愣,但是识趣的闭了嘴巴。
而宁立恒突然被严珅叫到,先是一惊。
接着,便是一脸复杂。
宁立恒斟酌了很久,终于下定了决心,缓缓道:
“这本书如果能刊发天下,自然是好的,不过其中为严大人说话的意思也太明显了,容易惹人口舌,所以······”
“喔?那立恒觉得应该怎么做呢?”严珅满意的点点头,这正是他想提点张山的想法。
像是受到了什么鼓励,宁立恒定了定,便接着建议道:
“不若张老板在刊印之前,找位有声望的文坛魁首,为这本书写篇序言,
明言此书即是为了向世人讲述三人成虎、人云亦云的道理,
亦是为了给天下间所有受流言所害的大侑官员正名,如此之后再行刊印,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原本便是一腔热血的文人,宁立恒自然懂得这“人云亦云”的渔轮威力。
严珅点了点头,道:“立恒,此法甚合我意。”
宁立恒谦虚地埋下了头,连称过奖。
而一边的张老板,哪里不知严大人此番深意,赶紧吹捧起来:
“宁先生睿智,在下佩服。恭喜大人,贺喜大人,招拢了这么一位有才之士,这真是我荆州府的福气,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怪不得是生意场的人精,张山一眼就看出严珅的用意。
今日,严珅便是要想他们徽商合作者传递一个信息——宁立恒以后是我的人了,你们以后给他面子,也就是给我面子。
而此时,宁立恒终于正式成为严珅阵营中的一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