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夫人知道春归不是无端质疑,忙解释道:“我父亲虽说官拜尚书,可我本家却并非官宦世族,原本也是家境贫寒,父亲当年放的是外任,靠着微薄的奉禄,哪里养得起那么多仆婢,自从第一个侄儿夭折,嫂嫂本也怀疑是乳母照顾得不够用心,是以后来……都是嫂嫂亲自照管的孩子,可仍然避不开子女接连夭亡,当时莫说嫂嫂,咱们谁都没有怀疑过弟妇,且都以为是孩子先天不足的缘故。
嫂嫂因为一直对弟妇没有防范心,且独自照料孩子又确然力有不逮,少不得会让弟妇偶尔帮手,且嫂嫂生康哥儿的时候,年龄将近四旬,虽则当时已经入京,家境相比从前大有改善,嫂嫂却仍不放心将康哥儿交给仆妇照料,可嫂嫂自个儿的身体已然大不如前,很多时候也得烦托弟妇盯着乳母,生怕下人们疏忽大意了。”
这就是说,三夫人的弟妇的确存在行凶的时机。
但关键是这一切都是基于三夫的怀疑。
春归又问:“三叔母是否只是因为姻家两位舅太太现下的冲突,才生这样的怀疑?”
“不。”三夫人矢口否定:“是这些年来,我当真察觉到弟妇对长兄的企图心。”
她斩钉截铁说完这话后,又紧紧蹙着眉头,似乎有些犯难如何解释这样的笃定,又似乎敛着几分更加意味不清的复杂情绪,让春归竟然品出
了一丝莫名的羞耻感。
“总之我几乎能够确断弟妇对兄长怀有企图,且并不是这几年,细细想来,弟妇刚进门不久,仿佛看兄长的目光就不寻常。”
四夫人等三夫人说完,又对春归解释道:“三嫂的弟弟娶妻时,虽则三嫂已经定了亲事,但因为伍世伯仍在外放,三嫂和三伯并没有完婚,所以三嫂与她的弟妇在同个屋檐下生活了一段时间,三嫂并不是多疑多忌的性情,我总觉得三嫂的怀疑不无道理。”
“弟妇进门之前,长兄长嫂膝下已然有了一双儿女,那时元哥儿已经三、四岁大,慧姐儿还在牙牙学语,是慧姐儿先染了病症,兄嫂焦急,一时便对元哥儿有些大意,那时我家除了元哥儿的乳母外就只有两个老仆,一个看门儿,一个负责扫洒洗浣,一日三餐都是母亲亲手料理,我也会帮着打下手,弟妇进了门,母亲便让弟妇帮着她料理饮食,让我帮着兄嫂先照看元哥儿。”三夫人说着说着就红了眼:“元哥儿那时正值贪玩的年岁,硬缠着我要捉迷藏,却不防那日后院的门竟然开着,我竟不知元哥儿什么时候跑了出去……后来虽说及时把元哥儿寻了回来,母亲责怪我太疏忽,便没让我再照看元哥儿,就是弟妇照看了元哥儿一段时间。”
四夫人显然已经听三夫人说起过这些前因后果,见三夫人忆及往事如此难过,便帮着说道:“慧姐儿的病情在加重,元哥儿竟也开始高热,烧得神智不清,再后来,就是饮食不进、上吐下泄,没过多久便……”
“元哥儿比慧姐还早夭折几日。”三夫人说这话时再也忍不住落泪。
春归没急着说话,待三夫人情绪稍稍平复了些,才听她继续说道:“元哥儿和慧姐几个孩子的症状还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元哥儿是先发高热且神智不清,我是这几年里生了疑心,才暗暗揣测……兄嫂的几个孩子,只有元哥儿养到了三、四岁大,知道些人事,莫不是弟妇怕他说出什么不利的话,才特意造成了元哥儿高热神智不清?”
春归觉得三夫人这想法着实……离奇吊诡。
“在我的认知里,仿佛没听说过能让人高热神智不清的毒药,就说汾阳王家一案,王家主母经乔庄察验确断是中了慢性之毒,且那毒药据说还是前朝内廷所出的诡密之物,却也没有造成神智不清口不能言,未知姻家舅太太可有途径获得这样的诡毒?”春归实则是想侧面打听三夫人那位弟妇的出身。
“当时我父亲出任平凉府通判,巧合的是竟与一个故人成了同僚,便是我弟妇的舅舅,他当时身任平凉府的经历,更巧的是弟妇生母亦与我母亲过去是手帕交,两家人可算是贫患之交了。我弟妇姓何,父亲虽说也是寒窗苦读,但中了秀才后再无寸进,于是只好跟着小舅子讨生计,但父亲却甚认同何世父的品行,故而何世父稍一透露结亲的意思,父亲就一口答应下来,母亲更是欢喜能与手帕交的女儿为婆媳,庭哥媳妇的疑问……我确然也想不明白,论来弟妇出身贫寒,确然没有途径获取那等能杀人于无形的诡毒。”
但三夫人显然不会因此打消自己的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