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玻璃问世【求收藏!】
“咦,这些人在看什么啊?怎么围那么多人?”
“走我们也去看看,布告面到底写的什么,不会又要增加税赋吧?”
“识字的后生们能念念吗?面写的什么啊?”
“这么多人不识字吗?大家安静,就由我再来为众乡亲念一遍。”
阳谷县几个城门口,这几天都有人驻足查看布告。
一名年轻文士,将布告内容念完之后,摇了摇头很是不解。
他实在想不通,县令老爷的朋友要发展产业,专门召四十岁以男子,说什么对记忆有影响!
这是要做什么东西呢?竟然会影响记忆。
“这位商人真是偏心,竟然歧视年轻人。”
“也不算歧视吧。人家说了对记忆有影响,年纪大一些本来记忆就衰退,影响到是不太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说别人歧视年轻人,你也有歧视中老年人的嫌疑。”
“嘶!一个月竟然能拿到两贯钱,我先去报名了。”
听完布告内容,一些中年急忙跑向县衙门口。
至于记忆衰退什么的直接被无视,他们现在有儿有孙,缺的就是钱。
记忆是什么玩意?这东西能当柴烧,还是能做成饭来吃?
一个月记忆而已,忘了也就忘了。
只是,当这些人到来后,发现光凭自己一个人还不能报名。
需要将家人找来,定下契约才行。
以后发钱,要家人陪伴才能领到。
发现一个月可以拿到两贯钱,许多人立即心动。
砍一个月柴有多少钱?还是这个划算。
“手工坊只有一冠钱,却没有限制,就加入手工坊好了?”
制造坊是两贯钱,有年龄限制。
发现自己进不去,年轻的匠人们立即加入手工坊。
随着消息传开,那些手艺高超,技术精湛的各种人才,立即被杨逸组织起来。
等契约签得差不多,作坊也已经建好。
银子的购买力很强,建造作坊花不了多少钱。
杨逸作为县令,直接在县财库找县丞借钱,作无本买卖。
黄毅松这位县丞当然很卖账,几百两银子而已。又不是什么大数目,只要杨逸按时还就行。
总比前几任县令直接强拿的好。
这位年轻人很有底线。不贪不拿,自己赚钱。
“大人,这些就是制造坊的工人,共有二十个!”
常遇春出面,将所有人召集起来之后,恭敬汇报道。
嗯!材料都购买齐备了吧?
看了看眼前,穿着满是补丁的百姓,杨逸点点头回应道。
询问原材料情况。
发现石英砂和木炭等东西已经就位,他决定尽快生产。
早一天做东西,就能早一天赚钱。
在做原材料的时候,杨逸特地买了好几种沙用来迷惑别人。
免得有人炒作石英砂,从而将成本提升。
“好了!相信你们已签下契约,我重申一遍。制作的东西对记忆有影响,若现在退出还来得及。”
见二十人都望着自己,杨逸再次提醒一遍。
将话直接挑明,给他们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