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后,庄裴泾告诉穆抒衍,庄老太爷过几日就会将舆图秘呈皇上,并将她的身份上达天听,日后若有因舆图引出的祸端,她的安全也就有了保障。
穆抒衍十分感激庄裴泾为自己考虑周到。
还有些炎热的午后,二人趁着大家小憩的功夫站在偶园小花园的夹竹桃树下说话。偶有凉风夹带着花园中树木和花草的清香之气缓缓拂过,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庄裴泾又告诉穆抒衍有关自己对舆图的思量和安排以及对靖远侯府接下来会有何反应的推测。
穆抒衍眼睛一亮,十分赞同。她想起一事,对庄裴泾道:“庄二叔,你可知道靖远侯府为何要花费那么大的心力来得到这幅舆图吗?”
庄裴泾反问道:“不是为了夺取舆图,好增加攻打滇池的筹码吗?他们若成了攻克滇池的功臣,朝廷的奖赏定会极其丰厚。
“你不是说过,前世那时候,靖远侯府将绘制舆图的功劳都抢在自家头上,结果论功行赏时,他们独占鳌头,一跃成为大宁最显赫的功勋世家,足以与亲王比肩?”
穆抒衍点点头,又摇摇头,道:“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其实是有关于滇池国境内一座名为静弧山的山脉的传说。”
“哦?什么传说?”庄裴泾有了兴趣。
“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隐秘而且十分久远的传说,现今即便是生活在滇池境内的人们也没有几个知晓的,而我也是前世陷进靖远侯府的泥沼之后才听说的。”穆抒衍道,“相传百八十年前,前朝濒临覆灭,大宁还未曾建国。当时前朝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大宁的圣祖爷,而是一位叫做姜洹的草莽英雄。”
“嗯,这个我也听说过,还曾在一本《前朝记事纲要》中读到过有关于这位姜洹的简要记载,说他天生神力,且急公好义,在前朝末年聚集了一伙江湖义士,揭竿而起,反抗朝廷逐年翻倍的赋税。”庄裴泾接下去道。
穆抒衍点点头:“这位侠肝义胆的壮士本来只想逼迫本县的知县取消早已超过前朝初期赋税三十倍有余的苛捐杂税,谁知民间早就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他的反抗顺应众意一呼百应,很快聚集了更多的江湖好汉和田间地头的农民,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形成了好几万人的队伍。
“前朝哀帝得知这个消息后就被吓得一病不起。
“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仅是姜洹带领众人造反,民间各处也都涌现了许多领头揭竿之人,其中就包括后来建立大宁朝的圣祖爷赵麓。
“但当时各地反抗朝廷的义军中,势力最大发展最迅速的就数姜洹率领的红缨军了,他们甚至一度打到了前朝的京都城外。”穆抒衍说到这里,稍稍停了一会儿,然后又有些歉意地道,“这些我也只是当年在靖远侯府道听途说的,所以个中详情并不清楚。”
庄裴泾点点头,道:“这些应该基本属实,有些史料当中也有零星的记载。”然后他示意穆抒衍接着往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