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桑这才反应了过来,扶额道:“忘了告诉你,那次也是月书……”
“……”
……十月怀胎,正值桃李笑春风的清明时候,经历了整整一夜的煎熬等待,时隔三年,杜家大宅终于又添儿啼声。
杜氏一族在安陵乃至大周国,都是能拿出手的名门望族;当家的杜氏夫妇,得幺女时,已是而立之年;加之这孩子是在黎明时分降生,本想着索性就从月名生罢了。可月生此名又和祖宗名讳有所冲撞,在家中长辈们的一致决定下,大笔一挥,取名月书。
名字可算是在孩子满周岁前定下来入了族谱,可问题是,这孩子不似她的哥哥姐姐那般身体康健,打娘胎里带出来这一激动就头疼的毛病,让家里人心疼得不行。
只要不出意外,等月书长成,应该就会马上收拾东西嫁出去,之后在经历各种事情之后,功德圆满的归位。
家人宠爱,再加上月书打定了主意因为工作而失去的玩乐时光统统补回来,短短人间七载,就让她成为了安陵城中茶前饭后不得不说的人物。
正常人说起谁家有名的孩子,大约都是夸赞之语,诸如六岁识千字,七岁背唐诗,八岁精通诗词歌赋一类;只不过到了杜月书这儿,可就不一样了。
安陵杜氏幺女月书,五岁领头闹事,六岁追狗撵鸡,七岁砸房揭瓦。可以说,还没听过大周有哪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能有杜月书这样“传奇”的经历。
然而,也记不清是哪一天了,有个道士模样的人来到杜府,说月书有仙骨,让杜家夫妇送去修仙问道。
也从这一天开始,杜月书那活跃在街头巷尾,墙头屋后的样子,渐渐,从众人的记忆之中淡去。
没多久,一桩桩一件件的新奇事情,接替了她,成为了新的谈资。若不是偶尔还会从杜家仆役的口中听到那么一两句关于杜月书的事情,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杜家患有天疾的幺女已经夭折了。
转眼间,十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然没能让安陵城有太多的变化,可到底也增添了些许物是人非的陌生感。
安陵城外,正对着晨光一剑斩落桃花的女子,回身却将寒锋指向了在有一旁正斜卧在花枝上小憩之人。
然而,那人似乎早就看穿了她的行动,不等寒芒入眼,就化成一阵轻烟不见了,“啧”。再次偷袭失败,让月书心中的不爽又凭添了一分。
春日里,安陵城内外皆与芳菲何为一处,暖风吹过,惊得树树桃花,转身投入穿城而过的莞尔河水中。
从城外携着花香追逐入城的两阵清风,也被这嫣然美景吸引,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秦无衣眯眼看着这绮丽人间,不由得感叹道:“这安陵,果然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月书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许久没回来了,竟还和记忆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