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章 新颁旨令(4000)(2 / 2)清漓盘泥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感谢陛下,感谢殿下。”

殿内众位臣子就像是受了什么不知名的刺激一般,全都离开了座位,行了一个极大的极为正式的跪拜之礼,然后等他们抬起头来时,就看到他们齐刷刷地朝着十二皇子以及司马婧苓的方向看去。

“殿下英明、陛下圣明。”众位大臣全都大声欢呼着,“臣必将尽心竭力,绝对不辜负殿下与陛下,将我大御继续修建而来。”

众臣都纷纷表达着自己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十二皇子这新帝的位子,暂时已经算是站稳了脚趾。

锋芒有之、能力有之、聪慧有之、沉稳有之,看起来似乎就是一名生的皇帝。

但十二皇子若仅仅只是因为他这方面的能力突出就把他奉为皇帝之位,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样的人似乎哪哪都是优点,那该如何让人拿捏?

倒也不是每个官员的心中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染指皇权的,但是他们却还是希望一个帝王能够有一点不足,可以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

新帝十二皇子该展示出来的能力以及气魄已经展示出来了。

这一回有关皇帝的人选,不仅没有造成什么不必要的争端,众位大臣的意见还空前的统一。

这也算是自从景帝崩之后,朝中最为和平安宁的一了。

这一的朝会从晌午开始,现在也已经有三四个时辰了。

十二皇子念在大家今日着实有些疲惫,便马上加快了进程。

他抬抬手,示意大家要保持安静,然后便一件件有条不紊地颁布了下去,

“首先,便来改年号以及封位号的事情吧。

当初晋宁公主虽然好像是为了与罪帝进行辩驳争斗才故意了这么一句,但依朕看来,晋宁公主分明是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做了这件她一直都想做,却从来没有机会做的事情。”

“这……”下面坐着的官员听到十二皇子些这个话,一时之间竟然不知自己到底是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于是他们便只是简单地抵了一口,也不再发表自己的想法,便由着十二皇子继续了下去。

十二皇子见大家好像没有什么意见,便将晋宁公主已经定好的国号以及封号又给大家了一遍:

“晋宁公主,从今日起,改年号为锦和,意味锦绣和顺。这个年号确实没有什么必要改,但是时间还是需要改一下的。

这个时候,已经快要到了月末,万万没有一个新年号要从月末开始的新例。所以,等这个月过去,下个月自第一起,便自动改为锦和年四月。”

一旁的政令官与史官都赶紧在奋笔疾书。

“这第二条,是各位公主亲王的封号。关于这一点,朕更是没有什么意见。晋宁公主所什么,便是什么。

安宁公主改立为晋宁公主,位尊为长,原有俸禄封地等待遇统统不变,甚至朕也愿意将晋宁公主放在极为尊贵的位子上去。毕竟朕的许多成长,都是经过晋宁公主亲手掌教的。”

司马婧苓听到这里,当即就提出了不同意见,

“十二,本宫让你做皇帝,可不是想让自己受累的。这宫中的些许烦事,主要还是得依靠你自己以及诸位大臣了。至于本宫,当然是想要清闲的。”

晋宁公主当面叫新帝为十二,虽然在场的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了晋宁公主的这种无所拘束,但是一声“十二”,还是狠狠地震颤了他们的心。

不过十二皇子是一点都不在意罢了。

他听了司马婧苓所言,好像只是声地叹了口气,然后十分不情愿但是又无奈地道:“好吧好吧,晋宁公主一切照旧,随时自由,这总该可以了吧?”

司马婧苓想了想,这才点零头。

十二皇子便就又继续道:“那按照晋宁公主所,安康公主改为晋康公主,安和公主改为晋安公主。楚王立为楚亲王、韩王立为韩亲王。所忧封地俸禄都加一等,一会儿便去将这个圣旨给宣了。”

中常侍“喏”了一声。

接下来,便是登基大典之事了。

只听得十二皇子道:“登基大典一事,朕与晋宁公主的意见倒是有一点不太一样。晋宁公主三以后便举行登基大典,朕倒是觉得没有必要。反正下个月便要开始改年号了,不如就那一把登基大典一事同时办了就好。”

众位臣子一听,觉得也有道理。毕竟三时间筹备登基大典的话,实在是有些过于紧张。毕竟之前一直准备的,是关于司马昭的。现在换了个人,虽然同是司马家的人,但毕竟不是同一位,还是重新筹办比较好。

祠部尚书便当堂应下了此令,并保证到时一定会准备好。

而司马婧苓就好像真如她所,完完全全不想再管事,全由十二皇子自己作主。

以上都是司马婧苓当时提出来的三件事情,此刻十二皇子也都完了,并也做了具体的吩咐。不过,十二皇子自己,在刚刚则又自己想了一条政令。

他道:“朕原本心中就有一个想法,但是一直都没有头绪,可今日经过前罪帝之事,脑中忽然就生出了具体的计划。

罪帝万民皆贱,他们的死活与我们无关,但朕不这样认为。他们是我大御的基础,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其实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身上。

就比如西延地区灾荒一事。

其实西延这个地方,本身的气候及社会环境就不怎么好,朕查阅史书,也发现西延这个地方经常发生灾荒。

可是即使这样,我们的臣子却依然没有重视它,去想办法解决它,而是等着靠朝廷的救济度过一年算一年,这样的臣子,有何用呢?

所以,朕准备将新建立一个官吏奖惩机制,首先就要从这些在郡县上不干事,不作为的官员臣子上做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