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又道:“今儿既认着了亲,别空空儿的就去。不嫌我这里,就住一两再去。我们也有个园子,园子里头也有果子,你明日也尝尝,带些家去,也算看亲戚一趟。”
凤姐儿见贾母喜欢,也忙留道:“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间。你住两,把你们那里的新闻故事儿些与我们老太太听听。”
贾母笑道:“凤丫头别拿她取笑儿。她是乡屯里的人,老实,哪里搁得住你打趣她。”着,又命人去先抓果子与板儿吃。
板儿见人多了,又不敢吃。贾母又命拿些钱给她,叫儿们带他外头玩去。刘姥姥吃了茶,便把些乡村中所见所闻的事情与贾母,贾母越发得了趣味。
正着,凤姐儿便令人来请刘姥姥吃晚饭。贾母又将自己的菜拣了几样,命人送过去与刘姥姥吃。
凤姐知道合了贾母的心,吃了饭便又打发过来。
鸳鸯忙命老婆子带了刘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的衣服命给刘姥姥换上。
那刘姥姥哪里见过这般行事,忙换了衣裳出来,坐在贾母榻前,又搜寻些话出来。
“我们村庄上种地种菜,每年每日,春夏秋冬,风里雨里,哪里有个坐着的空儿,都是在那地头子上作歇马凉亭,什么奇奇怪怪的事不见呢。
就像去年冬,接连下了几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得早,还没出房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是有人偷柴草来了。我爬着窗眼儿一瞧,却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
贾母道:“必定是过路的客人们冷了,见现成的柴,抽些烤火去也是有的。”
刘姥姥笑道:“也并不是客人,所以来奇怪。老寿星当个什么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姑娘,梳着溜油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裙子……”
刚到这里,忽听外面人吵嚷起来,有:“不相干的,别唬着老太太!”贾母等听了,忙问怎么了。丫鬟回“南院马棚里走了水,不相干,已经救下去了。”
贾母最胆的,听了这话,忙起身扶了人出至廊上来瞧,只见东南上火光犹亮。
贾母唬得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王夫热也忙都过来请安,又回“已经下去了,老太太请进房去罢。”
贾母足足的看着火光熄了,方领众人进来。
刘姥姥又想了一篇,道:“我们庄子东边,有个老奶,今年九十多岁了。她吃斋念佛,谁知就感动了观音菩萨,夜里来托梦:你这样虔心,原本你该绝后的,如今奏了玉皇,给你个孙子。原来这老奶奶只有一个儿子,这儿子也只一个儿子,好容易养到十七八岁上死了,哭得什么似的。后果然又养了一个,今年才十三四岁,生的雪团儿一般,聪明伶俐非常。可见这些神佛是有的。”这一席话,实合了贾母、王夫饶心事,连王夫人也都听住了。
次日清早起来,可喜这日气清朗。
李纨侵晨先起,看着老婆子、丫头们扫那些落叶,并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只见丰儿带了刘姥姥、板儿进来,“大奶奶倒忙得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