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越来越近。长安城内,货商采买,络绎不绝,让原本就热闹的长安城更显繁荣。
平康坊,长安城内的烟花之地,也是文人仕子们留念往返之所。上至皇亲贵胄,下至平民仕子,不管你是多才多艺的文人骚客、一掷千金的富商巨贾,还是囊中羞涩的贫民子弟,只要你来,平康坊都会包容的接纳。
可就在这么一个烟花柳花巷里,当朝右相李林甫的府邸就坐落于此。相府是这座坊内唯一向坊外临街开门的官宅,虽也是尽显气派,但与坊内其他地方的热闹相比,此时的相府显的有些冷清。
李林甫这位一生潜心于弄权的权臣,为一已私利,建言重用胡将。为争权,向玄宗进言将杨国忠派去了剑南道,以为朝中大权从此独揽。
兴奋的李林甫正陪着唐玄宗在华清宫,却在这时听闻玄宗已招杨国忠回到长安,方知自己已斗不过杨国忠,为此竟一病不起,此时已卧病在床。
他深知自己时日已不多,政敌杨国忠必将取代自己,而此时自己的小儿子李屿与广平王李俶却下落不明。他知道这事绝对与杨国忠脱不了干系,这也印证了杨国忠绝不会放过自己。
然而,他已不再有机会与这位曾经的朋友,后来的敌人继续斗下去,他似乎已看到了自己的身后之事,但却再也无能为力。
而此时,在长安城的“开远门”,一位少年公子携两名随从策马赶在城门关闭前进了城。他们沿开远大街直行,一直来到“颁政坊”。来年开春即是一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而颁政坊因坊内寺观云集,因此成为了科举考生们考试前的清净学习之地。
刚才在城门口时,少年公子的随从向门吏打听城内的落脚之地,门吏见这少年公子像是考生模样,就推荐他们来到了颁政坊。
这位少年公子不是别人,正是乔装之后的李洋。因她们本就是陌生面孔,再加上这乔装改扮,沿途也就出奇的顺利,她们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从陈仓赶到了长安。只是,要如何在这陌生的长安城内避开杨国忠的耳目,并找到可将信送达太子李享的人,这才是她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三人在颁政坊随意找了座道观住下。却不想这长安的道观,虽是清修这地,但也有贫富之分。
香火旺的道观,那香油钱自然也就更多,那观内的陈设用度开销也就更好更多。而香火不旺的道观,那就得节衣缩食了。
而李洋他们投住的道观就是属于香火冷清的那一类,听闻他们要投宿,一位道士不冷不热的将他们带到殿后的一间厢房,连一句寒暄也没有的转身就离开了。
一盏油灯跟只萤火虫似的发着微弱的亮光,借着这点微光,勉强能看到这厢房里的陈设。大通铺,一张床板,上面铺了一些干草,一床薄的不能再薄的被子,除此这外,再无其他。
这大冷天的如何睡呢?这简直就和监狱一个样嘛?只是这里是他们自愿来的。李洋看着这不能再简单的陈设,对叶琳说道:“富生,你去找师傅再要两床被子来吧?”
李洋的话刚说完,叶琳还没来得及抗议,墙角传来一个声音说道:“公子还是不要麻烦了,他们这里也没有多余的被子,将就着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