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
“…若果真用它,宫里的人会不会瞧出什么来?”明华朝着王长史问道。
王长史笑道“…自然不会。因为外头的人会被告知,这是太子妃娘娘的娘家赠送来的。”
明华听了便笑了,借着东宫的名头,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好主意。
朝廷招募商家捐赠家资救济各地水患,孙家作为太子舅家领头捐赠了巨额钱款,锋芒之下,给她一点儿赠仪,也不那么打眼了。
明华便叫人把东西给收了,心安理得。
……
与此同时,玉府之中郑氏刚把玉沁送回燕王府去,回来花厅之中处理庶务,敏锐地发现她松与管理的这几日,账目上有一笔不的变动。
查问之下,才知道是玉琢花销了一笔银子。
郑氏不免奇怪她和玉琢成婚这么些年,玉琢花销银子俭省,何时有过动辄上十万两银子的时候。
虽对于家业庞大的玉氏而言并没有多大影响,但也占去府里年收入的将近七成。
于是不免要在晚间和玉琢碰面的时候问上一问。
玉琢道“…原本要将此事与你的,却是不慎忘了。”
郑氏也没有多问。
夫妻俩照例是躺了下来。
郑氏迷迷糊糊着睡了过去,玉琢却是枕了双手靠在床头,感触良多。
他一次便给明华十几万两的银子只是账面上看得见的。一些名家字画墨宝更不必。至于其余一应田庄铺子的,都是他瞒着郑氏暗中置备下的。
明华不懂行情,王长史却是知道他给的那些东西兑换成现成银子哪儿只是十几万两的数目?
玉琢特地交代王长史暂且瞒下明华,是以明华只以为玉琢只是为她寻常准备了一些婚嫁之物,并不知道自己一夜之间坐到了金山之上。
那些产业相当于玉氏数代下来十中其一的财物积累。
而玉沁出嫁的时候,嫁妆却只是照着寻常世家嫁女的水准来办,远远不及明华。
玉琢看了身旁熟睡的郑氏一眼,心中愧疚。
但明华从不在他膝下生长,多给一些,他才心安。否则明华一穷二白,配的又是曲氏的郎君,连个婚礼都寒碜,不免叫人瞧了去。
要知道,曲氏尚主,曲锦枝婚后是要住进公主府,形同上门女婿。
满屋暗沉之中,玉琢清浅地叹了一口气。
想着这些,玉琢不知不觉睡着了。
另一边,王长史亲力亲为,将一应写了明华名姓的地契田契心收好,苦恼着如何与明华道这个事情。
好在婚事不到几日,王长史还有的忙,便暂时将头疼的事情丢在身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