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明华并不知道哪个奴才遭了殃她也不甚关心,倒是四月初三一大清早的听崇元帝往福成府里赐了两个管教规矩的嬷嬷,明华起初还不知何故,然后经由王长史三两句话点拨,才反应过来崇元帝赐下教养嬷嬷是个什么意思。
明华不由好笑。
想来也是,除了福成和仙瑶这两个她从到大的死对头,又有谁这般关心她的婚事。仙瑶年长圆滑,捅榷子也不会明火执仗地干。只有福成才会嚣张跋扈地忘记鳞王威严,老虎嘴拔胡须也不动动脑子,为了搅黄她的婚事,竟去打崇元帝的脸!
然而明华很快便有点儿笑不出来了,福成做事简单粗暴,但也有点儿效果。她在京中名声本就不大好,什么蓄养面首、还与婢女厮混之类的流言传得早不是一日两日反正茶楼酒馆好多都是这么。
有些话传得久了,假的也成了真的,由是,有人不愿做她的驸马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崇元帝大致看中哪几家的郎君也是传了出来的,被帝王相中画了画像交给明华自行挑选的那些人家的公子,八仙过海各显姿态,不到两日,便有人按捺不住率先闹出了动静来。
那一家的公子不知哪儿突然就冒出来指腹为婚的口头婚约,敲锣打鼓地是要办婚事,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竟不到几日工夫便完了婚,待消息传到明华公主府里,简直把明华弄得又气又笑。
真是欺人太甚。
原本玉琢挑选的人家按都是不错的,但架不住人家就是瞧不上她,她又能奈何?
只因除了自诩还能见饶一副容貌,她无才无德,更无名声,母家又衰落无势,凭何叫人心甘情愿娶她呢?
更别提她还是名义之上的“皇女”。
大周律明文规定,凡是尚主之人,不得出仕。
试问谁愿意娶了她,将前程尽数毁去、忍受了绿帽子,还不能换得半点儿好处?
明华暗自嗟叹,心情不免有些郁结,唐韵宜知道了外间的事,便主动登门上来,陪着她逗乐耍宝的,待了一个下午,直到把她逗得止不住笑,方才放了心回了她自个儿府上。
送走唐韵宜,明华心情已是好了许多,便烧了热汤水沐浴,收拾干净了,套上一件轻薄的衣裳来到了桌案之前,拿起了书本看了起来。
姚黄等人见状,便安静地捏了脚步走到一边。
明华自打前一年底时便渐渐有了读书的习惯,初时姚黄等人还觉得稀奇,看得多了,便都知道配合着她,不在她专心的时候打扰到她。
她看的书籍也从一开始仅限于一些话本故事到现今的一些传记杂谈,甚至偶而还有诸如易经这般的精深着作。
赵粉偷着瞄了一眼明华这一日刚翻出来的新书,想看一看她看的是什么,只见上边密密麻麻的字看不清楚,倒是书页上画了一些图案。
不过从那图案倒是能够分辨,似是一本行军传记。
书本有趣,寓教于乐,明华看得很是认真传记之中或是讲述边疆将士上山下海遇见的奇谈怪事,或是记录遭遇水患火灾的逃生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