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绝怜高处多风雨 第1节 埙落(2 / 2)叶子娇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初宁也自问真要这样一直和嬴政怄气吗?她舍得吗?她将来的路还要走吗?

可是,好像已经无法回头了。因为,有人一眼便是一生所求。

良久,她拭去泪水,仰头看向荡漾的碧波,一抹浅笑空幽如同浩淼的远山:“自然不会,我绝不让成蛟就这样白白被吕不韦诬陷,风雨可不能只下在这头,不打湿那头。”她忽然想到了什么,握紧紫莲的手,轻声道:“紫莲,如果你不想再待在这样的地方,我可以给你自由。”

紫莲带着哭腔,但语意坚决:“王孙不必觉得对不住我,我自小陪着王孙,也想一直直陪在王孙身边。”

事到如今,初宁仍觉仿佛一场嚣张的噩梦,她不想相信,只想快些醒来,然后后怕的感叹,还好只是一个梦。直到平叛大军班师回朝,她才不得不承认这并非一场梦。

只是这一切远比一个噩梦更加可怕。

后来,蒙恬也带着初宁和紫莲去大军里找过苏阳,并没有意外的惊喜,苏阳和成蛟一起永远留在了那里。

面对紫莲的伤痛,初宁心中百感交集,无言宽慰,只得紧紧抱着她,彼此相依取暖。

回去的路上,初宁行过街头巷尾,便会想起以前和成蛟一道回宫时的情形。她难以控制汹涌而来的回忆伤痛,便回到家中,在母亲怀里一个劲地痛哭发泄。母亲一边安慰着她一边劝道:“在家里哭过就罢了,别让外人瞧出你为叛贼伤心流泪。”

叛贼?初宁心痛难耐,可已没有心力反驳。世态炎凉,人情淡漠本就是如此。

寒风在庭院里迂回穿梭,卷下片片泛黄的树叶,心事也随之凋零。苍凉的枯树下立着两个人,是紫莲和苏明。黄昏的光晕落在两人不自然的笑容上,尤显苦涩。

紫莲忍着泪意小心翼翼把苏阳临走前给她的小布袋递给苏明:“这是苏阳出征前交给我,让我帮他保管着,现在...还是把它归还于你罢。”

苏明心里已经了然,遂道:“你且打开看看是什么。”

紫莲依话打开布袋,里面是一只晶莹光素的玉镯,上面透着温婉纯净的光,她只觉一颗心在喧嚣浮尘中,忽然盈盈一坠,明明是有了着落,却又无所依靠。

果如心中所想,苏明徐徐道:“这是家母留给她两个儿媳的,阿阳既然让你给他保管着,就是想要给你的,你就留在身边吧,也让他安心。”

一滴泪落在玉镯上,紫莲缓缓点点头,勉力笑道:“多谢大哥。”

天地之大,两个人能冥冥之中相遇何其幸也,纵然不经意间离别,也无悔相逢伴随。

初宁深觉歉意的还有楚太妃,她终究是没有护住成蛟,即使是不敢愧疚,她也要去向楚太妃请罪。

楚太妃扶起初宁,叹道:“怨不得了你他就不该领兵出征!”她忽又摇了摇头:“当年,他就不该去韩国!”但随即她又凄然笑道:“或许,这就是命罢!我的命从来由不得自己,还连累得我的孩子来这世上得不到安宁,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

初宁道:“太妃万勿消沉,王上还不至太过绝情,活着总还是有希望的。

楚太妃的神情总算有了些动容:“如今我也只有那个希望了,初宁,你一定得帮我护着孩子!你帮我告诉王上,将来我会带着孩子离开宫里,离开咸阳,再也不会回来碍着他的眼。”

“好。”初宁答应着,眼泪顺声而下,万千伤感又翻涌而来,为何一路走到现在,命运会是无情的如此安排?

人生万事似天上浮云变幻莫测,有人忧愁有人欢喜。吕不韦和嫪毐这对昔日的情敌完美地诠释了什么叫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一致的利益。但也因为利益的一致,这条路上终将是没有朋友的,因为人心总是最贪婪。

日头一天冷过一天,初宁决意暂时躲着嬴政,于是她又搬回家中居住,只是每天早上进宫看望云容和扶苏。

成蛟一事风波渐平,吕不韦因为平叛成蛟之乱,重新树立起威信。嫪毐也因平乱有功,被破格封为长信侯,以山阳郡为食邑,又以河西、太原等郡为其封田。如此,嫪毐风头权势更胜从前,的门下客卿汇集多达千余人,大有压过吕不韦的势头,且也渐渐威胁到华阳祖太后一党在朝中的权力与地位。

赵姬本是有意回咸阳探望孙儿,却被华阳以她身有病气,不宜接触幼儿为由,拒绝她回咸阳。

嫪毐愤恨道:“那可是你的亲孙儿!华阳那个老妖妇!老厌物!她凭什么不让你回去?”

赵姬亦是含泪:“她就是想离间我与政儿的母子情分。”

嫪毐揽过赵姬:“她不让你回去,我们偏要回去!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秦国的王只有你的政儿当得,他们焉敢再像从前那般欺压我们!”

墨云拖雨中,又一个寒冬早早地来了。

赵姬不顾华阳的命令回到咸阳宫中,华阳对她闭门不见,并且把云容和扶苏接到华阳宫中,不准赵姬进出。赵姬也不肯认输,便素衣脱簪到华阳宫门前伏跪请罪,实则以人言要挟华阳。

于是那日清晨,初宁一进宫,远远便在宫道的一头看见赵姬跪在华阳宫门前。事情的来龙去脉,初宁也大致了解,只是她没有想到这对婆媳之间的矛盾会忽然激化得这么厉害。

紫莲有些担忧:“太后肯定会让王孙带她进去的,可是祖太后不想见她。要不要去找王上来啊?”

初宁想了想道:“是得去请人,不过不是王上。进宝,你去托你宫中的朋友,寻个面生的寺人传个话,把这里的情形转告给吕不韦,就说赵太后请他来为自己圆场。至于我们还是从侧门进去,免得多费口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