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吩咐奴婢要好生伺候,另传奴婢转告您,宫内宫外任你去留,自便即可。”
房遗玉闻声点头,转而询问起了自己佩剑的去向。
在唐朝身佩刀剑乃是潮流,即便是满朝文臣,身上也多会配把像样的刀剑。同时这也正是唐人尚武的表现,追溯根源自要提及渭水之盟。
早在唐太宗刚刚发动宣武门之变,即位之际,突厥颉利、突利两位可汗拥兵十余万人直逼长安。
突厥大军驻扎于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四十余里,长安内外惶恐,严禁出入。
其后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房玄龄、高士廉等六人至渭水边,遥隔渭水同颉利可汗交谈。
然而当时大唐初定天下不久,实力远不足以同突厥铁骑抗衡,唐太宗只得向颉利、突利两位可汗低头,并送出了国库内的大量金银财宝,与突厥签订了渭水之盟。
而这所谓的渭水之盟,对于唐人而言,当称为渭水之耻。
自那时起,唐国上下,无论男女,尽可佩刀佩剑。而唐太宗重也整军备,甚至亲自督军练兵,时常令禁卫于太极宫内训练。
此举收获自是不出意料,颉利可汗于贞观四年被军神李靖杀的是片甲不留,并被江夏王李道宗捉回了长安,明面给颉利封了个将军,实则是将他软禁于长安,震慑异邦。
房遗玉自前几日放田假后,但有外出之时,必然佩剑于身,入宫时同样如此,只是还未见到太宗,佩剑就被甘露殿门外的侍卫给收了。
“就在外厅桌上,是程大人早先差人送过来的。”宫女回过话后,便端着洗漱用具退了出去。
根据宫女的提示,房遗玉果然寻到了自己的佩剑,而后便持剑来到宫内花园的一处空旷地,耍起剑来。
习习凉风,拂过花园内的万千锦簇,颤动的五颜六色,发出唰唰声响,不知是在翩翩起舞,还是在一展歌喉。
房遗玉持剑融入此景,不知是何缘故,偶然想起了陆游所著的《剑客行》,福至心灵亮声吟道:“世无知剑人,太阿混凡铁。至宝弃泥沙,光景终不灭。一朝斩长鲸,海水赤三月。隐见天地间,变化岂易测。国家未灭胡,臣子同此责。浪迹潜山海,岁晚得剑客。酒酣脱匕首,白刃明霜雪。夜半报雠归,斑斑腥带血。细雠何足问,大耻同愤切。臣位虽卑贱,臣身可屠裂。誓当函胡首,再拜奏北阙。逃去变姓名,山中餐玉屑。”
房遗玉口中吟诗,却不耽误手中动作,寒光探出,只一瞬便划出了排排剑影,微黄色气劲顺着右臂发出,包裹于剑身,而后又凝聚为成片葵花,纷纷向阳,与巨阙剑法的恢弘气势形成反差,却又有几分融合。
寒意淡了几分,杀意并非全然消逝,而是内敛了。
见状,房遗玉心中尽是喜意,陆游这首诗既充斥着剑客的豪迈气魄,又包含着为人臣子,忠于家国的浩然正气,同样还有着誓斩胡人的恢弘杀意,与御猫展昭的巨阙剑法之剑意不谋而合,两相融合之际,又有了葵花劲中向阳正气的加入,竟令房遗玉的剑法较之以往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时,房遗玉突然察觉有人于旁侧偷窥,赶忙侧颜望去,却见韩王李元嘉正满脸惊骇的立于她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