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7章 玉石(1 / 2)墨摘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慕容楮看着易筐,不记得了道:“谢慈说过这句话吗?”

易筐认真点头道:“说过。”

慕容楮就皱眉道:“真的说过?曾见周灵王太子,谢慈,你真的说过这句话吗?我怎么不记得了。”

谢慈道:“我确实说过这句话。”

“真的啊?”慕容楮道。

“嗯。”

易筐道:“那周文王和周灵王真的是一家人吗?”

谢慈摇头道:“不是,他们不是父子,也不是兄弟,周灵王和周文王不是一家人,他们的朝廷不一样,也不在一个世道和天下。”

“可是周灵王和周文王听着很像。”易筐说。

“像也不是。”谢慈道:“他们没什么关系。”

“他们也不认识?”慕容楮问。

谢慈点头道:“对。”

易筐道:“曾见周灵王太子,之后还有什么话吗?”

“有。”谢慈说。

慕容楮问:“是什么?”

易筐说:“你之前不是说不知道吗?”

谢慈道:“我说不知道了?”

易筐认真点头道:“说了。”

谢慈忘了,于是道:“那行,我给你们说说吧。”

言罢,就道:“这是一首诗,说的是昆仑九层台,台上宫城峻,西母持地图,东来献虞舜,虞宫礼成后,回驾仙风顺,十二楼上人,笙歌沸天引,裴回扶桑路,白日生离恨,青鸟更不来,麻姑断书信,乃知东海水,清浅谁能问,阆峰绮阁几千丈,瑶水西流十二城,曾见周灵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慕容楮道:“然后呢?”

谢慈道:“没了。”

易筐应声,道:“周灵王太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

谢慈摇头道:“不知道,史书关于这位太子的记载言辞甚少。”

两人听了,点点头道:“原来如此。”

“那关于这周灵王呢?”易筐问。

“周灵王?”

“嗯。”易筐道:“周灵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谢慈想了想,道:“周灵王是周简王之子,东周朝第十一代国君,有两个儿子,长子太子晋,次子王子贵。”

说完,又道:“周灵王在位期间,东周朝日益衰败,周天子威信日益低落,各诸侯国发起战争,开疆扩土,大诸侯国无视周君,强国伐弱国,连年战乱,百姓很疾苦。”

“那周灵王在位多久?”慕容楮问。

见慕容楮这么问,谢慈道:“二十七年。”

“啊?”慕容楮愣了一下,道:“那他在位二十七年,岂非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

闻言,谢慈说:“倒也没有。”

易筐问:“周灵王不是明君吗?”

谢慈道:“应该不是。”

慕容楮问:“周灵王太子是仁德的人吗?”

“不知道,但是周灵王十分喜爱这个长子。”谢慈说:“至于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

两人应了声,没有再说什么,须臾,易筐翻着书道:“许暑中过河阳,道有梨,众争取之,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庭有果,熟落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愈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者皆聚哭,有数千里来聚哭墓下者。”

易筐看着书读完,转头问谢慈,道:“谢慈,这些话说的是什么?”

慕容楮这时道:“我知道!我知道!江爷爷讲过!”

谢慈看看慕容楮,没有说话。

易筐就道:“你知道说的是什么?”

“知道啊。”慕容楮说:“江爷爷说过,你不知道?”

“不知道。”易筐道:“说的是什么?”

慕容楮道:“虽然你读的好像少了只言片语,但是我还是听明白了,这说的是许衡不食梨吧?对不对谢慈?你知道吗?”

易筐也看向谢慈。

谢慈点头,温声道:“对,就是许衡不食梨。”

慕容楮应声罢,就看向易筐道:“这说的是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由于路途遥远,天气炎热,十分渴,看到路边有一棵梨树,众人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

“许衡却独自端正地坐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怎么不食梨,许衡就说不是自己的却拿它,不可以。”

“那人就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没有主人了,许衡摇头说梨树没有主人,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不见的,即使一丝一毫不合乎道义也不能接受。”

“有人家庭院里有果树,当果子掉落在地时,小孩经过,也不斜着眼看就离去,那是他家人的教化而所以像这样,元世祖想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许衡以自己有病为由辞谢了,许衡去世后,四方有学之士都来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痛哭在墓下的人。”

言罢,慕容楮看着易筐道:“你读的那些,说的就是这些话。”

易筐听了点点头,说:“那许衡是对的吗?”

慕容楮皱眉道:“我也不知道。”

谢慈在旁说:“对不对,每个人认为的都不一样,但许衡是个好人是对的。”

“对!”慕容楮道:“不管对不对,知道许衡是好人就对了。”

易筐应声,然后又道:“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是什么意思?”

“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慕容楮重复道:“这我就不知道了,谢慈,你知道吗?”

“知道。”谢慈说:“这话的意思是说在朝廷为官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担忧他的君王。”

易筐点头,然后又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呢?”

慕容楮摇头道:“这我也不知道。”

谢慈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的意思。”

易筐又看着书读道:“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