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以前比较殷实,所以现在大家都还能靠吃隔年粮过日子,因此很多军阀起兵后都没有终年的计划,所谓‘饥则寇掠,饱则弃余’。再这样下去,不出一两年,中原各四战之地都得闹饥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谢誉觉得从现在开始积谷防饥才是上策。于是谢誉便任命主簿袁涣为屯田校尉,募民屯田,先在弘农郡内试行,如果效果可以,再将屯田经验推广至谢誉治内的其他领地。
鉴于目前大多豪强、庄园主招募佃农耕作,收成后,粮食分成都是地主收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间,严重剥削了农民的利益。于是谢誉就订立官府与屯田农之间的分成为三七分,农七官三。
而且,谢誉还规定了,给官府屯田的,不用再缴纳朝廷征收的三十抽一税。虽然汉朝后期的农业税收都是十五抽一税或三十抽一税,在封建王朝来说,农业税相对是很轻的了,但不少地主还是规定这点税也要由佃农自己交。
因此,对于很多佃农来说,朝廷收的这笔税也是一个很沉重的负担。谢誉想着要是少了这笔税,让那些屯田民每顿能多吃几口饭也好。
至于屯田民的来源很好解决,之前因为很多河南百姓被逼迫跟着迁都,以及连年战乱,导致弘农境内有不少流民,因此可以从流民中招募人手屯田。而且说不定很多原在地主手下干活的佃农,知道给官府作屯田民的条件要优厚得多,也会愿意过来作屯田民。
但是既然要屯田,那田从何来呢?
谢誉先是下令,要将境内的无主荒地全部没入官府。接着谢誉又想到,弘农东部的新安、宜阳、陆浑等县中,虽有大片良田,可里边有不少是皇室和公卿贵族的陵地,于是谢誉又下令要将这些陵地全部征收。
前面那个收地举措还好说,后面那个举措势必会触犯到很多权贵、豪强的利益,于是有不少幕僚都在劝谢誉要三思。
谢誉一是想到汉庭已经日薄西山,没什么可怕的,二是想到董卓之前还派人挖皇陵来着呢,他这样做跟董卓比又算的了什么呢?而且董卓挖皇陵是为私,他征收陵地是为公,又有何可惧的呢?
于是谢誉便对群下说道:“现在生人都快要活不下去了,哪还管得了死人那么多?”
既然谢誉都执意要征收陵地了,沈桐他们几个就私下和谢誉说:“现在既然连陵地征了,但种地只要在上面种,下面的又不动它,会不会太可惜了?”
“你们这话是什么意思?”谢誉问道。
沈桐就说了:“弘农一直以来是皇族公卿陵墓的集中地,虽然之前董卓让吕布带兵开了很多皇室公卿的陵墓,但开的都是大墓,不知有多少中小型的陵墓成了漏网之鱼呢。”
谢誉犹豫道:“你也想让我派兵去挖人家的陵墓?这传出去名声不太好吧?”
“挖墓那是搬山的干活。”林健启一副这你就不懂了吧的表情,说道:“我们可以学曹操啊,派人做点摸金的事,以充军资啊。”
“我想曹操这会还没开始找人摸金吧?我们这就把人家摸金祖师爷的名号给盗了?”谢誉用一副你们确定要这样做吗的眼神看着沈桐他们。
沈桐说道:“他有他摸,我们摸我们的,互不干涉,有什么打紧呢?我们要不干,人家摸完自己领地的,就该来摸我们这边的了,你也不想想多亏啊。”
洪超也说了:“我们这边的也叫摸金校尉不就完了吗,就算是尊重他曹阿瞒的智力成果了。”
“那行,那我们也干呗。”谢誉又说道:“但你们还记得摸金的那些规矩吗?我只记得要在东南角点根蜡烛,灯灭就得退,其他的就不记得了。”
洪超指着林健启说道:“没事,那些盗墓小说健启可了,业务他都熟练。”
“我哪熟练了?”林健启说道:“我就也还记得黑驴蹄子,我连摸金符是拿什么造的都不记得了。”
沈桐说道:“规矩都是那些负责下墓的人慢慢定起来的,反正又不用我们亲自下墓。曹操创立摸金校尉的时,他肯定也没想到那么多规矩,他自己又不用下墓的。”
“对咯。”洪超也对谢誉说道:“我们只要给个政策,给那些摸金校尉培训一下就完了,是龙是蛇,看他们自己各人造化吧。”
“那谁负责去培训摸金校尉呢?”谢誉又问。
“你别看着我呀。”洪超说道:“最近军队的整编工作那么多,我都忙死了。”
洪超说完,他和谢誉、沈桐都齐刷刷看向了林健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