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此乃何人所作?”
“是前国子助教刘文的门客所作。”
“朕记得这个刘文似是徒有虚名。”
“是的,微臣怀疑这篇文章不是他的门客所作。”
“查。”
“微臣遵旨。”
不知何时,整个襄州的文人都开始议论起了对联,而作出《学之对韵的王学志则一时声名鹊起,名声大噪。
当然,这一切李安适都不关心。看着手里双胞胎妹妹那狗爬一样的字,李安适刚要发怒又想放弃了,因为自己的字写的还不如两个小孩写的。
“大哥,我写的怎么样?”看着等待夸奖的小女孩,李安适只好露出难看的笑容,“写的很不错,继续努力。”
“大哥我写的怎么样?”
“你写的也很棒。”
看着兴高采烈的两个妹妹,李安适欲哭无泪,三份字帖放在一起比较,看看自己写的那是啥,那就是一坨谢特,狗都不吃的谢特。
“你怎么又来了?”
“看看你过得怎么样。”
“就那样。”
“我的命可不止值一间宅子。”
李道宗说着收拿起李安适编写的教科书看了起来。“看不出你很渊博啊。”
“不敢当。”
“你知不知道我是谁。”
“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你不妨猜一猜。”
“你是皇亲国戚吧。”
“嗯,还有呢。”
“这个年纪的王爷也就任城王了。”
“那你可知本王为何被追杀?”
“王爷是任城王,又是灵州都督,小人哪里猜得到。”
“若本王今日偏要你猜呢。”
“小人猜就是了,莫不是同室操戈。”
“你又猜对了,再猜猜是谁。”
“王爷乃皇室宗亲,刺杀王爷想必是同属一脉。”
“继续说。”这是的李道宗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了。
“与王爷一脉的皇室宗亲便是河间郡王李孝恭。”
“说的不错。”
说起来李安适有点替李道宗不值,李世民建凌烟阁的时候,把李孝恭放第二,李道宗都没上榜。李孝恭在玄武门的时候保持中立,结果被李世民冷落,就这样李孝恭还是排第二。反观李道宗,一生战功赫赫,晚年还蒙冤下狱,死在流放的路上。
原本李安适对李道宗的印象都是从电视剧里看的,一个奸臣的形象就此扎根在幼小的李安适心里,后来读了很多书以后李安适才知道李道宗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就是没上凌烟阁。
但是李安适就是想不通为什么李孝恭要刺杀李道宗?还有李道宗为什么跑到襄州来了?
“你如此大才却投身商贾未免有些可惜,不若在本王身边当个幕僚。”
“多谢王爷,小人无心仕途。”
“你不愿也得愿,即刻随本王返回灵州。”
“是。”
看着身边担心的老爹和刘姨,李安适只能安慰,“无事,王爷看我有才提拔我,你们不要担心。”
“多加小心。”
“知道了老爹。”
李安适又转身抱起两个小人,“等你们能摸到我房间门口等那一条线我就回来了,知道了吗。”擦拭掉脸上的泪痕,李安适背起报复转身就走。
“你很舍不得?”
“多谢王爷关心。”
“本王不想听到恭敬的话。”
“是,我还好。”
“那三字经和对联都是你弄出来的?”
“不是,我也是刚听说。”
“跟本王说实话。”
“我说的就是实话。”
“再不说实话本王杀你全家。”
“是我写的,但是已经卖出去了。”
“一篇是惊世的文章,一篇是新的流派,你就这样卖出去了?”
“我缺钱。”
“你要是把这两样东西交到朝廷手里,还怕没钱。”
“我没有门路。”
“也是。”
“王爷打算如何反击?”
“你是在关心本王?”
“是的,毕竟你是给我发俸禄的。”
“好,本王就告诉你,本王不会反击,也不能反击。”
“王爷是担心脸面还是担心实力?”
“怎么讲?”
“脸面就是反击了之后天下人会指责王爷;实力就是王爷打不过河郡王。”
“本王什么都不怕。”
“那王爷就是顾忌陛下。”
”嗯,没错。本王是顾忌。“
“王爷是只想复仇而不想谋反。”
“是,本王就是怕李世民多想。”
“王爷不必如此,只要找两个美女给河间郡王送去便可。”
“让她们刺杀。”
“是的。”
“万一被查出来。”
“不知河间郡王刺杀王爷的事陛下知不知道?”
“本王知道了,不愧是本王的幕僚。”
“多谢王爷夸赞。”
李安适面无表情的坐在马车的一边,“原来是这样,小爷算是明白了。不敢,一切都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