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太子欲言又止,李治大大方方地表示,不必讳言。
“儿听闻辽东苦寒,每到秋季必有大雨,阿耶身体方才好转,行军劳累,如何能成行?”李弘劝道。
“况且百济尚有叛乱,难以供给粮草,儿以为不如先经略百济,若能使百济州县如同我大唐之州县一般,到时以我大唐之军力,附以百济之粮草,难道不是稳妥之法吗?”
这其实是李弘在之后百济人口后闲暇时自己估摸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可行性,说出来其实也想让皇帝评判一下的意思。
七十六万户交上来的赋税,不香吗?
可惜这件事做起来远没有说的这么简单。
苏定方攻下百济后,皇帝便有诏,以百济旧部分为五都督府,还是按照羁縻州的法子,借助当地的酋长等人来掌控百济。
为了安抚百济臣民,收拢人心,还下诏免给复三年,即免收三年赋税。
羁縻州需要上缴的赋税原本要比治内州县少得多,毕竟有中间商赚差价。不过蚊子再小也是肉,再小的肉乘以七十六万都能变成一块大肥肉。
当然,羁縻州并非没有可取之处,实际上,设立羁縻州是最快安定百济的法子,事实也证明它卓有成效,所以即便此时在百济的唐军只有万余,但百济的叛乱仍只有二十余城参与。
见小太子一本正经的点评国事,皇帝心中颇有几分欣慰,回应道:“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吾儿不必担忧,”
李弘心底暗暗吐槽:“又不是说不担忧就能不担忧的,风疾只是缓解,又没痊愈……真不知哪来的自信……”
李治不知道李弘内心的想法,继续说道:“至于五郎所说粮草一事,届时借助海运,兼新罗助力,必无忧矣!倒是经略百济,日后五郎可同政事堂的相公们细细商议……五郎若是对军略感兴趣,不妨请教英国公,可需阿耶给英国公下道诏书?让他隔几日便去东宫教导你?”
虽说李弘对李勣很感兴趣,但他一听到教导二字,头都大了,立马苦着脸拒绝道:“阿耶,大可不必,儿才学完了《论语,还有《尚书待读,真没精力再学军略了……日后再说,日后再说……”
闻言皇帝笑骂道:“也不知你现在为何变得如此惫懒,但待数月后阿耶出征,别忘了每日与大内书一道送上你的手书!阿耶也会每日与你等回信。”
听到一句“你等”,李弘灵机一动,问道:“阿耶欲亲征高句丽之事阿娘可曾知晓?”
皇帝脸上表情登时一僵。
李治也知道他亲征最大的阻碍大概会来自皇后,而他向来拿皇后没什么办法。
“待日后再与你阿娘分说,倒是你,今日之事记住不可透露给你阿娘。”皇帝直接下了封口令和逐客令,“天色不早,五郎且先回行营吧!”
李弘看向日头的位置,嘴角抽了抽,回道:“冬日昼短,儿便先回行营去了。”
李弘拜别皇帝,等见到闫庄骑上马,他才猛然想起,自己此行的两个目的还有一个没得到明确答复呢,也不知道皇帝会怎么处置郭待封。
想了想,李弘问阎庄道:“阎郎将,太子家令寺缺一丞,不知阎郎将可愿兼任?”
骑马行进途中不便行礼,阎庄便在马上拱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