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5章 一指禅的典故(1 / 2)BYD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哦?

见到唐小龙诗兴大发,洪元更好奇了,“看样子你是顿悟了,那说说心得体会吧。”

唐小龙先摇头,然后又面有苦涩,很挣扎。

最终,他趋于平静,平淡出声,“好吧,既然大哥要我说,我就大胆说了。若是不对,你别怪我。”

“不怪不怪。”洪元倒想听听,这小子会整出什么新花样来。

短短一天便能明悟,你这天赋太吓人咧。

我怎么就不信呢!

痛饮一碗酒,唐小龙继续抬头仰望天空,娓娓道来。

唐代,浙江金华有位禅师,经常念诵俱胝佛母陀罗尼,人们就称他为“俱胝和尚”。

他有一次却被一名叫做实际的比丘尼难倒,无话可说,被搞得非常惭愧,自感已“无丈夫之气”。

事隔数天,杭州天龙和尚来了。

见俱抵正背起行装,他诧异地问:“你打算干什么去?”

“当行脚僧。”

“好好在庵里修行,怎么想起当行脚僧?”

俱抵请天龙坐下,天龙二话没说,竖起一根指头让俱胀看。

俱胀当下大悟。

这就是佛门所说的“一指禅”,意为“万法归一”,千差万别归于平等。

“万法归一,这就是你悟出来的道理?”洪元老脸通红,惊诧不已。

就这?

你说是你悟出来的,开什么国际玩笑。

若是禅师泉下有知,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非跳出来打爆你的狗头不可。

“不是不是,我还没说完,大哥别急。”唐小龙被洪元的反应,搞的狼狈不堪。

这万法归一,可是几千年的真谛。

你老哥不鼓掌表示表示崇高的敬意就罢了,竟然还想打人。

太狠了。

幸亏唐小龙见机行事,见势不妙立刻改口,否则还不知会发生点什么。

“既然一指禅和万法归一都搞不定,还有什么佛门故事呢?”

在线等,很急。

他很焦虑,不知该如何劝服洪元老哥,心急如焚。

“罢了,成败在此一举!”想来想去,唐小龙决定放手一搏。

于是,他又讲了一个小故事。

惠能流浪到广州法性寺,听见一僧道“风吹幡动”,又听一僧说“幡动而知风吹”,他却道“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

“大哥,听完你有没有什么触动,或是心得?”讲完了小故事,唐小龙开始循循善诱。

他在启发洪元,要充分发挥联想。

最好洪老哥能自己领悟,幡然改口。

“有,有一点。”洪元嘴里含糊答应,却没具体说说。

当着小弟面,如果他没有一点一滴的感悟,那多不好意思。

他的老老前辈形象,这个人设就立不住了。

虽说洪元总觉着哪里有些不对,可到底哪里不对劲,他说不上来。

“大哥果然高明,不过你先别说,让我猜猜对不对。”唐小龙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继续往下掰扯。

“风吹幡动,这宗禅宗公案就是参悟处理事物的认同理念,所有84000法门皆可成佛,阐述的正是在实际生活中化解分歧达成共识的方法。

是风动,是幡动,同样还是仁者心动。

在佛教,有修道人不见他人过之说,所以很多修行人对此避而不谈,这是对不见他人过的误解。44exs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