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幼平一个趔趄,刚刚站起来差点摔倒。
啊嘞?苏焕将是下一个临安县的主簿?正九品的官啊,比典史还大。
他爹呢,混了十年,正品,就高了苏焕一级而已,苏焕可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呢。
秀才,考上秀才直接就是官了。
苏焕以前一直考不上秀才,不行,这次也不能让他考上秀才。
徐幼平挤开人群,自顾自的走回家。
“这位大人,苏焕乃我女婿,今日乃是白家大喜之日,我白某人做东,一起去满凤楼喝几杯如何。”
小太监一向是不搭理商贾的,不过女婿两个字眼有点意思,让小太监多打量了白大钱几眼。
白大钱见小太监没有拒绝,立马吩咐下人去安排,拉上苏焕和小太监往满凤楼走去。
随行的衙差全部沾福了,跟着一起去。
这顿饭还没吃完,苏焕考上秀才,要任命主簿的消息就传开了,这是京里直接下圣旨,做不得假的。
这事儿可不一样,区区一件小事,居然绕过了吏部,皇帝亲自任命。
“我呸!黄口小儿何德何能。”县丞府,典史大人直接抄起一个茶杯摔在地上,听到消息他是不相信的,专门跑到县丞府确认一下。
“表格法是个什么玩意,老子寒窗苦读十多年,这才谋到典史这个位,他呢!凭什么,就凭一首竹石吗?”
“别气别气!”县丞大人表面安慰,其实内心也是把苏焕骂了个遍。
“徐兄你不是我,是无法体会这种感受的,一个小毛孩子一下子就跳到你的前面,还是正九品,这将寒了天下多少官差才子的心。”
“我懂!但这是皇帝决定的,显然是改不了的了。”
“陛下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典史大人很生气。
“我要上奏!”
“刘兄,你大可不必如此,这样做你讨不到好的,说不定还会给陛下申饬。”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不成老子眼睁睁看着那没我儿子大的小毛孩骑在我头上当我上官?”典史大人脸很黑。
“既然决定陛下此举不妥,那我们就为天下的秀才举人出头如何?”
“怎么出头?”
“如果苏焕病倒了什么的,或者出了什么意外,没法参加秀才考试,那他永远只是个童生,也永远当不了主簿。”县丞大人在桌面敲着指尖。
典史大人眼睛犀利的看着县丞。“徐兄莫非心里早有计划?”
……
县里特意邀请童生吃汤圆的事情传开了,一大堆才子嗤之以鼻,纷纷指责县令大人不会做人,竟私自开小课堂,没有一视同仁。
他们当初当童生时,也不见县令有给谁开过小差,特地嘱咐什么的。
这些话传出去后,县令杨兴唱头都大了,为了维护一个公正廉明的名声,只能将全临安的才子都齐齐宴请。
时间定在了十一月二十七日,冬至,白大钱出钱。
……
兴朝洪泰三年,十一月二十六号,今日,临安城北门进来了好几个生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