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说,一边冲过来,想要拉开董卓。
董卓怒喝道:“滚开!”
大手一挥,两个也算得上养尊处优的侍女便飞了出去。
她们再次爬起,继续冲向董卓,董卓握紧拳头,一人一拳。
董卓怎么说也是沙场悍将,与许勇不分胜负的存在,这两个在民间也可称得上绝色的侍女,如何经得起董卓的一拳?
拳至,两人便再次飞了出去,口吐鲜血,已然香消玉殒。
董卓却看也不看,在何氏面前,这两个侍女连配称都算不上。
只见董卓用手指夹住何氏的下巴,强迫她看着自己,说道:“太后,如何!”
何氏何曾见过有人在她身边如此残暴?从今只有她如此对别人,如今骤逢此事,心中慌乱,哪里还能说些什么。
而此时的董卓,酒意上涌,色字当头,又见本来高高在上的何氏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哪里还忍得住,大嘴便冲何氏啃了下去。
何氏还没从打击中回过神来,哪里记得阻拦董卓,突然,她闷哼一声。
董卓抬起头来,双眼通红的看着何氏,在她那如玉般的肩头,白皙的皮肤浸出一缕血色。
男人从来都是癞蛤蟆,永远想要吃掉那高贵冷艳,性感纯洁的天鹅。
此刻,董卓就是一只癞蛤蟆,而何氏,完全符合天鹅的条件。
次日,董卓迷迷糊糊的醒来,瞬间,他睁开了眼睛,昨夜的记忆瞬间涌来。
他顿时一惊,手捂额头:哎呀!酒醉误事!这可是大逆不道,诛九族之大罪啊!
于是,他翻身便欲逃走,却不妨惊动了怀中的美人儿,何氏睁开眼睛,一见董卓,顿时满是惶恐,犹如小猫一般蜷起,哀声哭泣,却又担心董卓再次对她施暴,压抑着哭声。
本来心中十分惶恐的董卓,见到更加惶恐的何太后,心中顿时少了许多紧张,他暗想道:对啊,如今雒阳城都在我掌握之中,连皇帝小子我想换就换,不过是一个太后而已,怕什么?应给是他怕我才对。
想到这里,董卓顿时放下心来!
从此以后,董卓便越加放肆,自觉天下已经尽在掌控,生杀由心,上一个王公大臣,下至黔首百姓,但凡不顺他意,都难免一死,并且,他夜夜留宿皇宫,宫中侍女公主,皇帝嫔妃,都难逃他的肆虐。
然后,董卓仗着威势,强行废少帝,改立刘协为帝,将少帝改为弘农王,囚禁于宫中。
于是,崇德前殿,那位上位不足一年的汉少帝刘辩,便在众大臣冷漠的目光中走下帝位,在一众西凉悍卒的护卫下,走入深宫,从此再也没有出来。
由此,董卓权倾朝野,声威甚重,于是,他更加猖獗,不加掩饰。
不过,毕竟何氏贵为太后,再蔡邕等一干名士心腹的劝说下,董卓本想着干脆将何氏杀死就算了,可一想到何氏的容颜,便又不忍,于是,他干脆以何氏谋害董太后和刘协生母王美人为由,将她囚禁永安宫,反正,在董卓看来,区区一个妇人,最大的靠山少帝已然被废,还能有什么作为?倒不如留着她,看她对自己如此害怕的样子,让她垂帘听政,倒也可以监视刘协,以防这聪明的小子想些不该想的。
如此一来,白日里,何氏垂帘听政,高贵无双,夜间,便会被押送永安宫,成为他董卓的禁脔。
又在蔡邕等人的劝说下,一边为曾经遭受党锢之祸而死于宦官之手的大臣们翻案,又提拔了他们的子孙以及选拔了大量名士,放任为州牧太守。
比如说,刘表,韩馥,刘岱,孔伷,便分别被董卓认命为荆州,冀州,兖州,豫州牧。
至于其他太守,更是多不胜数,比如说袁绍,就被他任为渤海太守,孔融为北海相,张邈为陈留太守等等。以此来拉拢和安慰世家,以免他们跳出来反对自己。
可惜的是,董卓根本不明白,无论他怎么做,世家根本不会认可他,毕竟,他等于是直接摘了袁绍等人的果子,而袁氏,又是世家之翘楚。
于是,袁绍一到冀州,便立刻起兵,号召诸侯讨伐董卓。
而董卓册封的东郡太守桥瑁,谎称雒阳内三公发来求救信,他将此信发给各州牧太守,上面写着:董贼日见逼迫,我等无以自救,忘见信者速起义兵,以救国难!
此信一出,各路不满董卓的诸侯纷纷响应,虽没有十八路诸侯那么多,但也不少,包括了冀州,兖州,豫州,青州牧都反叛,加上各路太守国相,倒也声威显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