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一章 百家姓(1 / 2)薄雾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唐月轻的城纪书院招了一些穷学子,听说还混进去一个五六岁大的小屁孩,惹的无数人哈哈大笑,整个汴梁城都变得愉快起来,这个唐月轻,真的是有钱没地花,暴殄天物!

很多书院,私塾的院长都被气的够呛,这种破书院竟然是赵相楚相,再加上曹公潘公去撑的场面,简直是……若是给其他寻常任何一个不起眼的书院,都足够声名鹊起,成为大宋顶尖的书院之一!

别人的风言风语唐月轻充耳不闻,他请老王头,福清做讲师,自己亲自授课。

城纪书院大门紧闭,谁都不知道里面在教什么,只有好事者跑到周围查探,只听到“一二一”的声音,便被唐家护卫赶走。

这件事传出了汴梁城,整个中原,整个大宋都知道了这件事,甚至李唐和辽国都听说了这件事。

人们耻笑了整整两个月,直到十一月份,这件事才渐渐平息,人们被寒冬时的采买,准备过年节等琐事转移了注意力。

院子外鹅毛大雪,城纪书院的课堂里,四个角落都是火炉,屋子里十分暖和,十几个人坐在一起。将木桌子并在一起,无数纸张胡乱的堆放在桌子上,唐月轻提起笔,写下了一个“赵”字。

“这个,放到第一个去。剩下的李沆你来带头排,尽量读起来顺口些,那个谁,寇准,你不要添乱了,去跟着福清师父继续练习写字。”

寇准和觉明两个小娃娃一脸苦色,他们都是爱玩的年纪,福清师父慢的就像个老乌龟,走路慢,写字慢,吃饭慢,干什么都慢吞吞的,都快把他们给急死了。

“院长的字不也写的歪歪扭扭,何故老让我和觉明两个写字?”寇准不满的撅着嘴说道。

“第一,我又不写信给家里娘亲。第二,我会写所有的字,你会么?”

寇准无力的低下头,觉明拉着寇准的手,两个小娃娃跑出屋子,跑到旁边的房子,寻不见福清师父,觉明胆怯的说道:“寇准,师父不在,怎么办?”

寇准探出脑袋往外张望,见左右无人,把门合上,拉着觉明到书柜前,从一个柜子里翻出一包纸包的鸡腿,还有一包干枣,一包梅干。

觉明大惊失色:“寇准,你……”

寇准连忙把觉明的嘴巴捂上,说道:“嘘别喊,这是我白天见院长偷偷藏在这里的,这会他们在忙呢,不会过来的,我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分了吧。你不要告诉别人。”

觉明惊讶的看着寇准,又望了望门口,小声说道:“可你这是偷……”

“院长自己偷偷藏吃的,想来他也是来路不正,不敢声张,我们这不算偷。再说了,你肚子不饿么?”寇准撕下一个鸡腿,递给觉明。

觉明摇摇头,口水流了下来,说道:“阿弥陀佛,师父说过,出家人不能吃荤腥。”

“你不吃,我吃了啊”

觉明看着寇准大快朵颐,咽了咽口水,撕开梅干,咬了一口,甜甜的,酸酸的。

两个小人儿围着火炉,吃的嘻嘻哈哈。院子外,城纪书院的藏书阁楼上,老王头举起酒杯,对福清大师说道:“来。”

福清大师端起热茶,二人一碰杯,各自饮完。

福清大师看着须发皆白,放浪形骸的老王头,满是感慨:“当年的翩翩玉公子,如今是真的老了。”

老王头哈哈一笑,说道:“五十年,不过一片烟云,你这秃驴,不也老态龙钟了嘛!”

福清大师毫不在意,用筷子尝了一口菜,说道:“贫僧只是好奇,当年意气风发,掌领一军藩镇的节度使,是如何变为一个赖在旁人家蹭吃蹭喝的老头子的?真是让贫僧疑惑。”

“你们这些出家人,就是爱故作高深,虚伪的很。嘴上说着六根清净,当年不还是跑去做了宫中的御用和尚嘛,这会子倒装的像个世外高人。”老王头吐出一块骨头,不屑的撇撇嘴。

“王将军莫要羞辱出家人,罪过啊。”

“老夫当年杀的人何止万余?不信这因果,倒是你,怎么也归隐山林了?”老王头凑近问道。

福清脸上尽是感慨,沉默良久,说道:“一朝天子一朝臣,王将军是,贫僧又怎么能例外?如果不是陛下英年早逝,如今的王殷,应该是四海一统的大周朝开国元老,彪炳史书的人吧?”

“那是自然,如今的福清,也应当是一朝国师,天下佛祖才对。”

福清不置可否,转而问道:“自陛下死后,将军被猜忌,祸及家小,贫僧以为将军此生不会踏入汴梁城,可万万没想到竟在这里相遇故人。”

老王头握着肉骨头的手微微一顿,咬了一口肉一边嚼一边说道:“柴荣不是也遭了报应吗?天道无常,你我这个年纪,早就该看开了,安享晚年吧,那些破事,自然有年轻人去烦心。”

福清哈哈一笑,端起茶杯说道:“王将军,我敬你一杯。”

老王头丢下肉骨头,端起酒杯说道:“嗯不不不,可不能这么叫,叫我老王头,叫老王也行。”

二人碰杯,老王头故意把杯中的酒撒进福清师父的茶杯一点,福清无奈的看着老王头,老王头说道:“唐小子写过一首《临江仙,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福清接过话:“五十年光阴转瞬,贫僧也为这相逢破一回戒,请。”

二人仰头喝下,福清嘴中啧啧,看着老王头。老王头哈哈大笑,举起另一个杯子嘿嘿一笑:“刚才是水,这杯才是酒”

福清看着老王头,也哈哈大笑起来。

风雪满城,又一年。

唐月轻冒着大雪,怀中揣着从孙承恩那里印刷好的书,跑到延福宫来,这次陪侍的不是宋皇后,而是是花蕊夫人。

如今的花蕊夫人,体态婀娜,经历了大起大落,性子成熟以后,越发的明艳动人。赵匡胤已经离不开她了。

“这么大的雪,你不在家好好待着,跑来找朕做什么?”赵匡胤不满的看着唐月轻。这臭小子,朕正和花蕊温存呢,打搅朕的好事,真是讨厌。

“微臣编了本书,想着应当能流传万世,故而带来给陛下看看。”唐月轻恭敬的说道。

“张德。”

张德听到叫唤,弓着身子跑到唐月轻面前,将书本取了,走到赵匡胤面前,将书放在御案上,推到一边。

赵匡胤好奇的翻开,皱眉问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这是什么东西?文笔不通,字句不连,这就是你说的能流传万世?你莫不是诚心来消遣朕?”

唐月轻心中鄙视,面上惶恐的刚要解释,一旁的花蕊夫人却捂着嘴惊讶的一声:“咦”

赵匡胤搂着花蕊夫人的肩膀,关切的问道:“怎么了爱妃?”

花蕊夫人又往后翻了翻,抬头看向唐月轻,美目流转:“这些……都是姓氏?”

唐月轻点头道:“娘娘真是慧眼识珠,确实是姓氏,全大宋的姓氏,都在这本《百家姓里了。”

赵匡胤顾不得计较唐月轻暗讽自己有眼无珠,连忙打开,震惊的读了起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

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

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