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票。
如果说折腾总导演,折腾摄制组。
这是电视台内部的一些个手段的话。
那么外来的因素,就更让人头大了。
首先就是广告商。
一个饮食类纪录片的广告,一个能获得巨大成功的饮食类纪录片的广告。
还有什么能比这个,更让那些厨房用具的广告商更疯狂的吗?什么酱油,花生油,料酒,生粉等等一些烹饪用品的生产商,疯一样的找上了节目组,要求投资。
这还算小头,大头的是那些煤气灶,锅碗瓢盆,抽油烟机,甚至是橱柜的生产商。
卢静兰短短的一个星期,换了三个电话号码,都被神通广大的广告商找到,逼着总导演干脆关机,住在办公室,一切联络都靠办公室电话,或者是助理的电话沟通。情况才变得好了一点。
接着就是一些个小饮食企业。
想方设法的要让味蕾上的易明剧组去他们那里拍摄。
这是肯定不可能了。这是卢静兰的原话,一个纪录片怎么拍,拍什么内容,那是拍摄者的想法为主导,不是那些个小老板能决定的。
也幸好这些老板,找不到卢静兰的电话。
但是据说,现在很多做餐饮的,只要看见扛着摄像机的,那都是热情得不得了。都以为是味蕾上的易明剧组。
这也让很多地方电视台的好些个都市生活频道的那些反应市民生活的节目,趁虚而入,借机找到了不少的黑心餐饮店。
对此,整个味蕾上的易明剧组,也是大呼侥幸。
幸亏这次的拍摄是换了一个主题风格,增加一点人文因素。让所有的摄制组看起来,不太像一个饮食类纪录片的摄制组。
所有的拍摄才能顺利的进行。
就比如顺利的进入一些普通人家里拍摄什么的。
也算是无心插柳了。
就像这次,整个摄制组,是走了东平电视台的路子,打着东平电视台下属频道的一个都市生活影像节目的名义,到东海林家拍摄进行拍摄。
东海林真是觉得电视台这些人太敬业了。
大早上就来了。
在自己家楼下直接开始拍摄。
一直拍了一个多小时,也不知道这些街景有什么好拍?
甚至是老妈林深影去菜市场买菜,都专门有个摄像师跟着去。
不过看着林海玲跟着老妈都是一副坦然接受的样子,东海林也就不再深究什么了。
但是看见摄制组其他成员,在自己家的厨房里,不停地讨论着怎么拍摄的问题,从角度光线到防止火焰伤到镜头等等。
都让东海林觉得,这节目组,是不是藏了点什么?
不光是如此,眼镜男还希望东海林配合着,拍一些个他学习的画面。
虽然有点弄不明白这是为什么?
但是东海林想了想,还是照做了。
毕竟还有一堆作业要写。他们要拍,随他们去吧。
眼镜男虽然有点惊叹于东海林面对镜头时的冷静,但除了高速摄像师,拍摄的时候小声一点外,其他也没多说。
对镜头天然无感的人很多,这样的人存在,只是有助于拍摄的进行。或许会感激一下。但并不值得眼镜男投入太多的情绪。
今天的拍摄非常的琐碎。
需要眼镜男花费大量的心思。
一整天的时间里。
东海林基本上除了午休时间,没有被拍摄以外。
其他时间里,都是面对着一个摄像机。
但是对着摄像机最多的是母亲林深影。
这帮子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林深影做菜的时候,机会就把厨房挤满了。
甚至连端菜上桌,都拍了好几次。
虽然心里腹诽,但也知道拍电视节目,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一家人,也没说什么。
这样的情况,一直到了晚饭过后,才算是拍摄完毕。
第二天,东海林上学。眼镜男依旧是派了几个人跟着进行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