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臣李轩,拜见陛下。”
李子轩玉面总角,发披左衽,身量修长,一身脏乱的褐衣,他脚下的草鞋走在都督府的木板上,留下一道道红色的血印。
李轩,原名李子轩,出身犍为李氏,尚未弱冠,以庶子身入白耳军属,随军羁旅,与翎羽将军陈到嫡子陈恪、汉中都督魏延次子魏昌交好,年不至十五而自比小乐毅,有建功立名之心。
这就是李严能打听到的,李子轩在明面上的信息。
其籍贯原本毁于秭归,抄本暂不可知,因此想要了解李子轩更多的信息,必须讨要其名刺一览。
李严实际上隐隐察觉到李子轩某些不对头的地方,不过他说不上来,此时的两人,一个代表朝廷军,一个代表义军,李严已经失去了索要名刺的身份。
再者当廷索读他人名刺,是为大不敬,他李严不敢如此孟浪。
不过他还有其他方法。
李子轩与诸位大臣见完礼,刘备也是点点头,示意李严可以开始了。
正主来了,你们博弈吧,我刘备现在可以看戏啦!
刘备心中很轻松,事已至此,只要李子轩败的不是太难看,最后拿主意的不还是他?
李正方你就跳吧!
李严当然知道此刻的主场是谁,他必须彻底击败李子轩,才能重夺主动权。
他完全不打算手下留情,甚至想要无所不用其极。
他针对义军提出了三个疑问。
其一,义军存在的合理性。
义军究竟由什么人组成?归属何处?为何能入白帝,又为何螚出白帝?
在他看来,廖化和李子轩所谓的义军,无非是从某些将军手下私抽的部曲临时组成,只要查明派系,落实到某个将军个人,自然就能查明人员源头信息,那么这支假“义军”的身份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二,义军的组织性。
一支义军,竟由一名尚未弱冠,且毫无资历的少年统领,其战斗力、组织力自然就值得质疑,如果这支义军缺乏组织性,那李严完全可以给他贴上“流民”的标签。
流民,民寇也,自然失去了和朝廷对话的身份,还要被剿灭。
其三,合法性。
大汉以法治国,自汉光武帝取消內郡郡尉以来,地方少有辅助制的民兵,蜀汉创于边州,更是作《蜀科以治国,李严不认为会存在这样一支民兵队,能够合法的活在刘备眼皮子底下。
光最后一点,就足够置义军的名目于死地。
左右大臣闻言皆点头连连,赞同李严所言,看向李子轩的目光则是质疑和不满。
面对李严的咄咄逼人和满廷的压力,李子轩面色如常,应对周到。
他向李严执礼,一一对曰:“其一,我义军兵源,为汉军退伍老卒,姓名籍贯皆登记在册,李都督若要详实,可亲至成都司马府核查。”
“其三,义军由来,名目已久,乃大汉宗亲,陛下族兄刘德然统率,陛下亲赐名曰羽林卫!”
刘德然,其父刘元起,曾于刘备年少时资给,供其读书,刘备这才有机会结交天下豪杰,刘备与刘德然既是同宗兄弟,又是同窗,后刘备起军于涿县,以德然为爪牙,自此常周旋于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