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8章 北国入北关,兵临城下(2 / 2)洪钢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城门外,有无数人驻留,惊呼声中,迅速向城门涌去。

“关门!关城门!”

城门官大喊,有兵士立时搅动缴绳:“快,快去通报,北国来了。”

不需要任何人通报,几乎在同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发现了异常,那轰鸣声做不得假,没有人是瞎子,也没有人是聋子。

“救命,救命啊!”

“混蛋,我们都是大赵的子民,你们要放弃我们么?”

“我是皇族,我父亲是……”

“大人,是我啊!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啊!”

城门下,眼见城门升起,有哭嚎咒骂声不断响起,拥挤中,有无数人倒地,在踩踏中再未起身。

“大人,北国远路而来,想来一路疲惫,还请大人允许,让我出城阻挡片刻,容他们入关。”有将领上说。

“啪”穿着文士长衫的城门官用力抽了他一个嘴巴,眼中恐惧,身上略微颤抖:“那是北国,是北国铁骑,你找死便是,某非要连累了京都中的圣上?”

“可是……你看那些人,正在修整。”将领指着远处北国兵士:“这城下,都是咱们的臣民啊。”

“我不懂兵法,可我懂人心,这些畜生最是狡诈,关门,再敢动摇,我杀了你。”城门官大喊!

京都中,同样混乱,有兵士出营,不断向城墙涌去,大街上即便有行人,也大多形色匆匆。

“咳咳……”

赵皇咳嗽两声,脸色有些发白:“北关那边,可有什么消息了?”

张启年摇了摇头。

“哎!”赵皇叹息一声:“也怪我,这些年对他太过容忍,以至于不知不觉间被他咬了一口。太子既然命丧北关,想来他来京都之前,已经有了防备,北方不宁啊……咳咳。”

自几日前,杜江在金殿一番动作后,这些天间赵皇状态一直不是很好,也不知是因心痛宋黎身死,还是杜江的一番言语打到了他的心间,或是心忧北关,稍有意外便会葬送了大赵的江山,更或者,是那些文人表现彻底让他心凉了。

噬杀储君,咒骂国君,在那个国家都是诛连的大罪,可笑,那些人居然能够找到无数的借口为其开拓,直到今日也只能压在大牢之中。而那些殿前的侍卫,更是可笑,名为皇家侍卫,却是连自己的命令都不曾听从,反倒是那些文官,可以随意的指挥。

“他们……都有自己的述求,想要活命,想要传承,不知道你……想要什么?”赵皇问。

“陛下保重圣体,这些天还是少处理一些朝政,至于北关……有臣盯着。”张启年抬头,间赵皇眼中带着玩味的笑意,略一沉思也就明白了定是这些天受到了刺激,对于任何人都已经不在相信:“臣,只想大赵富足。”

……

当北国兵临城下后,赵皇面带死气,咬牙间,再次要斩了杜江,却再次被文臣阻挡,相持下,最终杜江被绑在了城门楼上。

“杜候,我知你与北国还能联系,不知道若北国入侵,能不能保住我一家性命。”有人问。

杜江嘲笑的点了点头,可惜只能发出呃呃的声音。

“不知道侯爷还有什么未了心愿?”那人又问。

“我要亲眼见着赵国灭亡。保留我的宅子,保住其中人的安全。”接过纸笔,杜江写到,那人点了点头。

自此自后,他身边日夜有文臣跟随,不能吃肉食一类,便有人送来熬好的药粥,不能说话,便有人送来纸笔,除被绑在了城门楼之外,生活竟然比北关时过的更加滋润。

北国前锋到达,发动了一次试探冲锋,丢下了十几句尸体之后,从容撤退。赵国兵士比想先的更加草包,和北关相比,天上地下,破城要比想象的更加简单,可惜京都中有数十万大赵兵马,且一旦冲入了京都中,面对数十倍的敌人,在铁骑失去作用的前提下,恐怕会死在围杀之间。正在他犹豫时,有人通报杜江被绑在城门楼,他亲眼确定了一下,只能摇头叹息。

分兵前,大汗一再交代要保住杜江安慰,可说他此来如此急促,为的便是保住杜江性命,如今杜江虽未死去,生死却也掌控在他人手中,他不敢擅动。

一天。

两天。

京都中更加的紧张,已经几十年没有经历过战火的京都,习惯了安稳,也习惯了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可如今这些东西,似变得没有任何用处。

粮行的价格已经涨了几倍,即便如此,依旧是供不应求,更多的商贾正在囤积粮油,听说赵皇想要下令一切粮草占时归京都统一管制,却被无数人喷的面无人色,不外乎什么民不聊生与民争利一类的词。

国家到了存亡时刻,征用粮草为的是抵抗,实在不明白如何与民争利,可朝堂中的那些大老爷,就是如此解释的。

城墙上,有人见北国兵士远远驻留,久久没有进攻,有人以为是之前那次防御起了作用,心中那种惧怕不在那般强烈,甚至有了不过如此的想法,同样,对于之前北关传说,也变得半信半疑。

五天。

八天。

城墙上,有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紧张的气氛,甚至有人不断怒骂,企图那些人忍受不住后可以攻城,以此缓解内心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

朝中已经下了命令,饷银加倍,若是能斩杀北国将士,更能领到丰厚的奖赏。当兵吃粮,天经地义,没有谁为的是所谓追求。

缴令已经发出,可距离京都最近的人马赶到也需要半月有余,这一段时间需要他们独自抵抗。没人知道北国有多少后军,可看其架势,显然不打算轻易离去。

九天。

京都外一切如此,只是细心的人慢慢发现,那些北国的探子似变得更加活跃,不断在城下不远处游戈。

北关外,轰鸣不止,灯火通明之间清晰可见在北国中军中,升起了帅字大旗。

“北皇,亲自来了?!”有人惊恐大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