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的点评一时轰动许昌,许昌城中传得沸沸扬扬,李云庭有一点小兴奋,却不为所动,感觉现在如果投靠曹操,怕也不会得到太大的重用,自己可不想只做一个写文章的秘书助手什么的。时机还是没到,李云庭还需要一个更好的契机入仕。
王宇朱修则一时之间成为许昌街头的笑柄,龟缩在家里不敢出门。
杨修火急火燎拿着竹简去禀报曹操,望着气喘吁吁的杨修,曹操顿时觉得有些好笑:“杨主簿,为何行色如此匆匆?”
杨修缓了缓口气:“禀报丞相,此次月旦评,臣发现一文章,感觉不错,凡请丞相过目。”
曹操了解杨修,知道此人一向恃才放旷,除了自己之外,怕是没几个瞧得起的人,能拿着月旦评的文章如此行色匆匆来见自己,怕是文章应该是不简单。
于是曹操招了招手:“且呈上来我看一看。”
“是。”杨修唯唯诺诺递过竹简。
曹操大吃一惊,看第一遍不是很理解这唐宋的新文风,但曹操毕竟心智过人,多看了两遍,感觉眼前的诗作看起来风格和如今的诗风大有不同,读起来又大气磅礴,心怀壮志,简直是开诗作之先河,有文风之新开的感觉,可堪为新诗作啊。
能有如此手法敢于创新的人,必是博学多才,不拘一格,是个大才,曹操一向求贤若渴:“大胆杨修,如此人才,现在何处?为何不引来见我?”
杨修见丞相语气有点严厉,于是慌了,一把跪下:“非我不引他来相见,只是这文章并未著名,仅仅题了个无名之辈,写作的人也不肯出来相见。”
曹操迟疑了,来月旦评的人,不都是为了出名然后入仕吗?这个人想干嘛,不为名,那图什么。
于是曹操不断地思索着,很想知道这个人的用意。
不为出名,却又在月旦评投下此等文章而后离去,莫不是我对人才还有所疏忽,而有才的人还不愿意为我所用,可见自己还是应该下一道求贤令,重申自己对人才的渴望。
曹操思虑再三,感觉这只是一个小问题,大问题是有很多各方面的人才还不能为己所用,于是决定下求贤令: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时刻。希望各地能把人才推荐出来,让我可以重用他们。
求贤令下达之后,轰动了许昌,李云庭感到诧异,曹操此刻身边的武将如云,谋士无数,尚且还如此求贤若渴。
自己还不如就投靠他,建功立业,于是开始着手整理李白等各种诗集并对不同场景进行分类,打算酝酿名声。以文入仕,难免会有和自己讨论诗歌的,不同情况下的发挥要先准备好。
如此夜以继夜,持续了大半月之久。
自己想投靠曹操,可曹操名声虽大但好像不是太好,也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怎么看。
恰好,外出巡查的父亲李言风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