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奂的迁居,是凉州的士族门庭们的普遍现状,羌乱此起彼伏是一方面原因,朝廷不重视该地区,也就间接的导致这些士族们在仕途和政治资源上落后于其他地区。
何况后汉朝廷甚至对于放弃凉州的问题,严肃的在朝堂之上讨论过。
这就让凉州本地的士族豪强们对朝廷愈加的不满,在羌人叛乱时,远不如其他州郡对朝廷大军的拥护和配合。
甚至历史上的马腾,身为大汉伏波将军马援的直系后代,居然联合当地的羌人一起对抗朝廷。
当然,赵普不可能向卢植和曹操等举这个例子,他只是委婉的表达,凉州当地的世家大族们对于朝廷的疏远。
事实上,如果凉州本地豪强能和朝廷同心同德,共同抵抗羌人叛乱的话,这延续一百多年的羌乱,至少在规模上要不少。
赵普试着把这些站在后世角度上看待的问题,详细的给在场的三人。
这些,之前赵云也曾问过,不过赵普没有这次的详尽。
卢植和曹操完全认同赵普的这个观点,可这个问题,事关后汉朝廷的立朝根本,算是国策。
若想要改变,那必须得从汉灵帝刘宏那里入手,而且要不只是刘宏,其他的士人公卿们,也得赞同朝廷重视对西域的经营。
因为这事关众多家族的切身利益,觉悟到不了一定的境界,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所以,卢植和曹操皆摇头叹息,“这恐怕是很难的一件事。”
至少,尚书令卢植和即将上任的凉州刺史曹操是左右不聊,甚至加上他自己,侍中赵普,想要短时间内扭转这种局面也不现实。
赵普亦叹道:“其实,我也知道,凉州之乱有诸多原因,即便你知我知,也是徒呼奈何毫无办法。”
他沉吟了片刻,又对曹操道:“还有一点我须得提醒你,如果孟德你真的担任凉州刺史,对于羌饶民俗要多采取顺从,而非刻意压制。”
历史上从第一支羌人部落在陇西与汉人杂居之后,汉、羌因风俗和生存方式的诸多差异,就导致民族冲突不断。
这其实在不同民族之间融合的过程中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历代的汉朝官员,都站在朝上国的立场之上,对于羌饶习俗采取了强力的压制和逼迫。
谈羌饶习俗,首先先谈羌人生活的区域。
后汉书西羌传所载羌饶生活地域在”河关之西南”,”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实际上并不准确。
所谓的河关,也就是河关县,具体的位置大致在后世甘肃积石山县附近,约辖制青海东部黄河以南部分地区。
河关县设置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隶金城郡,但在后汉改为陇西郡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