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过程并不怎么复杂,出兵、交阵、僵持。
之后,晴明带领着麾下三百勇士出战了。
他的勇力,加上麾下勇士的护持,一下产生了质变。
他们如同尖刀撕开布匹一般,直插敌军后方本阵……
之后发生的一切不消多说,下卫家上至在此间领兵的家主嫡子,下至辅佐的族人被斩了个一干二净,鲜有漏网之鱼。
而阵中武士见了长官战殁,虽也有义愤填膺更加勇猛之辈,但大多都士气低迷,不愿为了基本大局已定的战事,白白消磨了自家族人。
于是,战事很快有了结果,两方势力的初战,以井上清家的大胜告终。
宗盛命人打扫战场、收拢伤病,自己回营开始写战报。
这报喜的信息,肯定得第一时间通传入京,不然怎么能升官发财呢。
他琢磨着,这一路连消带打,只要速度够快,说不定就能前军变中军,吃下所有的战功。
所以,之后的一两个月,行程越发的紧锣密鼓起来。
井上清家与麾下的武士,在晴明充当刀锋下所向披靡,很快就前后破敌十余阵。
武士随用随招,大浪淘沙之下,到最后大战五、六,小战十余,等一路打到备中国核心地区之时,麾下居然还剩下大两千号战兵。
而俗话说得好,墙倒众人推,这道理放到哪方世界,都是通用的。
雪中送炭之辈鲜有,锦上添花者倒是多不胜数。
到了下卫家显露颓势之时,原先还在观望的其余势力,就一改先前的态度,换上了一副忠心耿耿于太政府的嘴脸,开始跟在井上清家后面吃些残羹。
有些胆大的,干脆就换个方向,扫荡其附属势力。
一时间,下卫家之前威势滔天、占据了大半个备中国的势力,居然在短短三、两月内,就剩下大小猫两三只。
距离井上清家的初阵过去了两个月后,井上清家的军势正赶往最后的战场,备中国国厅,大备城。
大备城城外,这时却被声势浩大的多方墙头草联军围的水泄不通。
下卫家靠着最精锐的铁备军,以及麾下残余的其他嫡系力量,在愁云惨淡中,谨守着国厅驻地。
及至宗盛、晴明帅军赶到,休整了一两日后,大战再起。
这一战,井上清家堪称刀劈豆腐,一战破城、二战破天守阁。
最后,晴明在众目睽睽之下,将下卫家当代督主一刀枭首,在天守阁最高处抓着其头颅哈哈大笑,一时间天下震动。
他的威名,已经随着一次次的军报,弄的天下皆知,连带着麾下长至五百的勇士,亦是得了个’鬼童众’的名号。
携着他偌大的威名,井上清家在备中国战事中赚的盆满钵满,不仅收缴了战利品中的太半,就连招募的寒门武家子弟,也安排的明明白白。
历时数月的叛乱就此落下帷幕,就结果来说,几家欢喜几家愁。
京都整军备战完毕,刚刚上路的真正平叛主力,行至半途,却得知战事已经结束时,分毫功劳都没有捞到的他们,上至主帅、下至走卒,那气愤之情是可以想象的……
而备中国内,先前想要左右逢源,甚至指望太政府最好来场两败俱伤胜利才好的骑墙派,面对强势至极的讨逆军,这时候也战战兢兢,深怕被秋后算账,一波儿带走。
而宗盛与晴明父子两也磨刀霍霍,就等太阁那边一声令下,就要开算旧账。
然而,最后等来的,却是一道退兵的命令......
安平十五年初春,大军回转,京畿公卿们,是怎么捏着鼻子,进行了一场盛大凯旋式的,姑且略过不提,父子两却是升官了。
宗盛由从五位刑部少辅,升为正五位刑部辅;
晴明由正六位中务少丞,升任从五位中务丞。
而代价,则是两人被卸去了军职....
若是换做一般人,这是高兴都来不及的事儿。
包括井上清家的众人,也在为父子两人位格的提升,而感到开心。
但晴明,却在此中感到了掌权诸公对他们父子的忌惮....
不过这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想。
好在他们由备中国撤军时,也并不是乖顺的全员撤回。
他们趁着大军在外,又身背功劳,可是吃下了原先由下卫家控制的大半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