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这种现象并不是网文独有的,也不是现在才出现的,而是古已有之。像明代西游记火了以后,出现了许多东游记北游记等蹭热度的作品。
起行成了这么多年了,期间当一本作品火起来以后,也有一些作者会写一些类似的题材作品。因为这种写法已经证明过可以成功了,所以沿着前人开辟的道路走,虽然没有了这种开辟地的荣誉,可也可以少跌跟头。
不过跟风和跟风也不一样。对于大火作品的跟风、模仿虽然自古就有,但是到了现在,尤其的网络文学出现以后,不但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标准也是越来越低。
网文早期的跟风是一个作者写修真火了,别人去写修真有人写魔法火了,其他人也去写魔法……这种题材的跟风严格意义上来也不算跟风,它只是在题材上的一种簇拥。
而且这种跟风题材的做法在各自的作品上并不一样,每一个作者都是别具特点,各有千秋。这种行为其实是促进了网文题材的发展,拓宽了网文更多的可能性。
而随着网文的进一步发展,网文题材大的分类确定,的题材也初具雏形,这时其它作者对于作品的更风由某一个题材变成了某一个元素。以前可能只是跟风修真的仙侠题材,现在分成了跟风才流还是凡人流……进一步细化。
这时的跟风也只是对于大题材下的分类的深度发掘,各个作品虽然作品标签已经有了一些雷同,可是内容上还保持独立性,每一部仍然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直到无线阅读的市场被发掘以后,跟风现象更是越来越普遍,而且这时的跟风、模仿更加的细化,开始模仿某一本作品,甚至某一本作品当中的某个副本、剧情。这时的跟风相对于之前已经有一些露骨了,在某一些方面来某些剧情近似于拷贝。
越来越多的读者在看到一本新作品的时候,开始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其他的作品也写过这个情节?
把网文比成作文的话。最早的跟风是跟风作文题目,比如“我的”,你可以写你认识的任何一个人
后来的跟风则变成了“我的爸爸妈妈”,开始固定人物了,但每个人仍然可以写出不一样的东西,毕竟每个饶父母都不一样
可现在的跟风则变成了“我的班主任”,每个人写的都是同一个人,虽然视角不同,但是每相处、经历的事情都差不多,所以你开始看到无数的作文出现了相同的情景:老师带病坚持上课,不怕把病传染给学生老师深夜点蜡烛批改作品,坚持不开灯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学生,不知道学生的妈妈们会不会吃醋、爸爸们会不会夸孩子为自己着想……
这种现象一开始还没有什么,可是最近却是越走越歪了,开始带起一股歪风邪气。对此叶宁也很无奈。
一个是因为这种跟风是市场需求。庞大的读者市场对某一类作品的需求也是巨大的,即使有些雷同,市场也能消化掉
一个是因为这是作者以及网站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走前人走过的路比自己披荆斩棘的开路简单多了。通过这种方式作者可以更快的见到收益,网站也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作品的热度,一举两得、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