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里的一处屋舍。
屋舍里有一个年轻人在念着孔孟之书,还有一个老妪在缝缝补补衣服。
咕
年轻人肚子突然叫了一声,很显然的是他饿了。
但是他如掩耳盗铃一般装作没有听见,还是认认真真地看着手中的书本。
他没有听见,不代表那个老妪没有听见。
“瞳儿,饿了吧。”老妪关切地问道。
“没有,娘。我现在还不是很饿。”这个年轻人摇摇头,马上回道。
他已经饿的肚子咕咕叫了,又怎么会不饿。
只是几个月前,本就贫穷的家里又因为他的父亲去世而买了一副棺材,从而更加贫穷了。
通常他们母子俩每只吃一顿饭,或者是两只吃一顿饭。
这样艰苦的生活主要是因为他们母子俩并没有谋生的办法。
老妪严氏本身也是腿脚不便,只能给儿子缝缝补补点衣服,而年轻人谢瞳也没有生存能力,偶尔地白去捡捡柴,然后去集市换上几个钱。
谢瞳是一个秀才,自认为资聪慧,只是考过好几次,却连举人都没有考上。
有时候他在想,要不要继续考举人,或者是做一个别的事情先谋谋生计。
可是,哪有别的事情让他谋生计
做生意他又没有本钱。
就算他想当个私塾老师都当不上。
在长安城里,没钱的秀才多了去了,哪里轮得上他谢瞳当私塾老师。
“娘,我真的不饿。”谢瞳见自己老娘分明不信的样子,于是又重复了一遍道。
“我都听到你的肚子叫了。瞳儿,你可是要考举饶,娘可不能让你饿着肚子考举人。”严氏从炕上下来道:“我记得米缸里还有一点米,我给你熬点米粥。”
谢瞳看着严氏忙忙乱乱地下床,一时间感觉有点心酸,“娘,要不然我不考举人了。”
“瞳儿,你在什么呢”严氏脚步一停,转头对谢瞳道,“你不读书你要做什么”
“我听了一些道消息,听朱温将军正在招贤纳士,我想去碰碰运气。”谢瞳低头道。
“朱温将军”严氏一愣,问道:“是打仗的将军吗”
“对。”谢瞳点点头道,他实在没有敢跟严氏,这个朱温其实是一个反贼将军。
“不许去。你可是以后要在朝堂上做老爷的人,哪能和那些武夫一样”严氏坚决地摇摇头。
自家儿子怎么能去打仗
严氏记得隔壁邻居的三蛋,大字不识一个就被招到军中去了,如果自家儿子也去当兵了,那他和不识大字的三蛋有什么区别。
那自家儿子读了这么多年的书白读了
“娘,我是打算是去当幕僚的,幕僚就是窝在后方出出主意,不会被分配到前线去的。”谢瞳见严氏理解错了,于是连忙道。
“那你就不考举人了”严氏问道。
“考了这么次都没有考上,我”谢瞳眼神晦暗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