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要从三十年前说起。
当时,这边境之地并不太平,时常有西夏流寇跨境滋扰乡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他的家乡本在三山关外西五里,乃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为依山傍水,所以自给自足。宁静祥和,与世无争。
林青云年仅岁,和村子里气的小伙伴一样,只知道活尿泥。天真无邪,无忧无虑。
而他们的五口之家,也是其乐融融。
但是,那一夜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那一夜,小村庄惨遭流寇劫掠。
村里的男人们为了保护身后的妻儿老纷纷从被窝爬起来,着身,与流寇进行殊死搏斗。
林青云的祖父和父亲,自然也不例外。他们手持猎叉,想要把流寇挡在门外。
但是,他们只是普通的猎户,又怎能敌得住毫无人性的流寇。
最终,父子二人惨死在乱刃之下。
当时林青云虽然岁,但却记得清清楚楚。母亲带着他和长姐,就蜷缩在柴垛中,亲眼见证了那一幕。
林青云还没来得及哭喊,便被母亲及时捂住了嘴。他挣扎着,发了疯一般想冲出去,以致狠狠地咬住了母亲的手。
但是,母亲强忍着受伤的剧痛,以及心里的煎熬,把林青云按的死死的,并没有松开。
柴垛中的响动引起了流寇的警觉,他们向着柴垛而来。
林青云幼小的心灵骤然被恐惧包围,他蜷缩在母亲身后,瑟瑟发抖。
母亲把他的手放进长姐的手里,强忍着悲痛笑了笑。
那一抹笑容,牵强而生硬,既有不甘和不舍,也有决绝和解脱。
那是,林青云不是很懂,但后来却明白了,母亲为了他们能活下去,情愿去做诱饵。
但是,母亲还没有采取行动,却被长姐抢了先。
她为了保护他和母亲,猛然冲出了柴垛,把家中的流寇引向了别处。
长姐最后那一瞥,他至今记忆尤新。后来,我先告诉他,那是长姐的遗言:弟弟可以没有姐姐,但不能没有娘亲!
从那一刻起,林青云便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成为一名武将,像钉子一样钉在边境之地,让那些无辜的乡亲们不再受此磨难。
最终,三山关的巡防营杀来,杀退了流寇。
他们母子得救了,庆幸的活了下来。但是,长姐却失去了踪迹,死活不知。
从那一刻起,他不停的告诫自己:长姐在不知名的地方等着他去解救。无论如何他都要找到长姐,即使死去,也不放弃!他要把它作为家族使命之一,直到找到长姐的信息。
从那一刻起,他不仅要为自己活,也要为母亲和长姐活。
他们孤儿寡母逃往三山关避难,被当时的三山关总镇收留,并教他习文练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用功时。
他为了实现自己的誓言,奋发图强,犹如疯魔。因为他时刻谨记着,家仇国耻不能忘!
老总镇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最终,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而且推荐他做了新的总镇。
他实现了自己的誓言,像俨然一颗钉子钉在三山关。十几年来犁庭扫穴,清除了所有的流寇,终于还乡民于太平。
但是,他心里没有一丝成就感和喜悦,有的只是凄婉和自责。因为,他那失散多年长姐,依旧音信皆无。
每每看见老母亲夜半惊醒,黯然神伤,默默哭泣。
林青云不亚于万把钢刀扎在肺腑!
今日,他见到了杨振的长相与自己有些神似,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这段往事。同时,他心底冒出了一个想法,一个有些大逆不道的想法。
他觉得母亲年事已高,不能再让她整日忧心忡忡,更不能让她带着遗憾离去,死不瞑目。
因此他宁愿冒着不孝的罪名选择欺骗,让杨振来假扮他的外甥,合伙演一场认亲的大戏,来宽慰老母亲的心。
林青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了心中的哀伤,摸去脸的泪水,继而拨转马头,再次向着山下的谷道疾驰而去。
当然,林青云明白这有些难为杨振,但是,他已经打定主意,即使长跪不起,他也要争得杨振的同意。
而此时,杨振正在和林蕊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对于林青云的决定一无所知。
对于林青云和林蕊为何长得与他神似,杨振既诧异又好奇。
常言道,是亲三分相。
杨振禁不住想,他那失去童年记忆的母亲,与这个林家会不会有某种牵连。
因此,他觉得有必要深究。毕竟这也是他母亲的一块儿心病,若真能弄清母亲的身世,也可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