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匠的话的确给了贺庆华不小的冲击,这是他的家乡!
灵魂飘到两千年前,他没有家的概念。
之前一直想着去汉朝看看,其实也是想去看自己后世的家乡,看中华文明这个时候发展的样子。
闭上眼睛,他仿佛闻到了青草的芳香,听到了贺兰山的心跳,看到了草原人生生不息的沧桑血脉,感受到了广袤无疆的悍勇气息。
贺喂喂又问:“听你刚才骂我的话,似乎明白什么是大直若屈,大巧不工?”
贺庆华不好意思地笑笑:“误会老铁匠您了,请别见怪。这个字的意思应该是,真正厉害的人或事物超脱了表象吧?”
贺喂喂摇摇头:“不是超透表象,而是融入表象之中,没有表象,何来原象?”
“老铁匠言之有理,透过现象看本质。”贺庆华一听就知道他说的有道理,引用老马哲学附和了一句。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倒是不错。”贺喂喂打住了这个话题,又问道,“听臭做饭的说,刘若安收你为徒了?”
“晚辈还没有想好答不答应。”贺庆华坐直了身体,显得中气十足。
贺喂喂仿佛一眼就把贺庆华脑袋里的小九九看穿了,又说道:“刘若安老儿的成名绝技是抚海拳法,你师从他,用不上剑,你要宝剑何用?”
这个问题贺庆华可不敢马虎,别万一即将到手的神兵没了:“晚辈曾受一位高人影响较深,热爱剑术,即使师从刘老,也不会放弃对剑道精神的追求。”
“剑道?”贺喂喂双眼增加了几分光彩,“你说的是剑道?”
贺庆华点点头:“虽然尚未窥得剑道门径,但那是晚辈的志向。日前初见刘老,他也留下一本剑经,交给晚辈参悟。”
“剑经?”贺喂喂听了更是惊诧,“可曾随身携带,与我一观?”
“当然。”贺庆华从怀里把锦帛取了出来,交给他看。
贺庆华可不相信,贺喂喂能干出欧阳锋抢夺九阴真经的事来,一个打铁的,已经有了沉迷其中的事情,大概率不会染上其他狂热的爱好。
“《五符剑经,听人说过。”贺喂喂果然认识汉语,立即把剑经的名字读了出来。翻开之后,又看了前几句。
“察剑之道,行剑之技,尽矣。剑有五行,昭之者彰。五行在心,施行于剑。四海在手,天地在心。”
“剑道之性,术也;剑术之心,招也。悟剑之道,以出招也,则无往而不胜。”
这几句看完后,贺喂喂折好锦帛,还给贺庆华,评价道:“的确称得上剑经,你能读懂吗?”
贺庆华摇摇头:“大概意思倒是能理解,但还不知道怎样应用于剑术中,更不知道具体怎么提升对剑道的感悟。”
“著书之人,必是阴阳五行学说之大成者。”贺喂喂又评价了一句这部剑经的作者,又问道,“你可知阴阳五行?”
“金木水火土吗?”贺庆华诧异地问道。
阴阳五行,是中华文明流传了几千年的东西没错,可,他一个鲜卑族的铁匠怎么知道?
他还记得,前世在大学图书馆见过阴阳五行类的书籍,不过分类并不在哲学书籍之列,而是被归为了宗教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