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老霍!
这家伙,就是个记吃不记打的料子!
看着满不在乎的霍东阁,陈辩无奈的摇了摇头。
随他吧,反正到最后受罚的不是自己。
两人一路上说说笑笑,没几分钟就来到了霍元甲的书房。
霍元甲的书房并不大,大概有一丈半见方。里面的摆设极其朴素,除了两张太师椅,一把檀木制作的小方桌,就只剩下挂在墙上的那张“武”字了。
看见霍东阁随着陈辩进来,霍元甲的眉头一皱,沉声说道。
“东阁,谁让你进来的!”
见父亲发怒,霍东阁撇撇嘴。
“父亲,我只是好奇,想听听父亲和阿辩说些什么而己。”
“逆子,还敢顶嘴!是不是皮又痒痒了!”
霍东阁不开口还好,一开口就把霍元甲顶的七窍生烟。
想他霍某人一世英雄,没想到却为这两个儿子操碎了心。
古往今来,华夏技艺向来有“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传统。但到了他霍某人身上,霍家一脉拳法的传承,却成了令他头疼的事情。
长子霍东章无心武学,一心学文,霍家拳法的传承只能落在次子霍东阁身上。
霍东阁习武的天赋还算上佳,但他心思跳脱,沉不下心来。如果换一个性格沉稳的,像他这二十四五岁的年纪,有名师教导,突破明劲到达暗劲不说轻轻松松,也是双手抓田螺,十拿九稳。
可这小子倒好,在明劲巅峰一呆就是近两年,迟迟无法突破。究其原因,还不是因为他性情浮躁,不能静下心来体会劲道的变化。
要是他有阿辩一半的沉稳就好了,自己何必如此操心。
霍元甲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陈辩,心中难免有些叹息。
说起这位年岁最小的弟子,霍元甲只能感叹造化弄人。
大刀王五早年走镖时,曾在津门与他有过交集,两人惺惺相惜,互证武学,自此来往不断。
当年他得知王五在北平被害,头颅更是被八国联军割下,挂在正阳门门楼上示众,内心悲痛欲绝,连夜动身赶往北平,准备与刘鹗将王五的尸首偷运出来,偷偷安葬。
没想到,他和刘鹗却在正阳门下发现一瘦弱少年,苦苦守候在附近。
细问之下,才知这少年名叫陈辩,是大刀王五刚收不久的义子。
霍元甲一方面感念陈辩的孝心,一方面也想令王五的武功刀法不致失传,在将王五的尸首盗出安葬后,便把陈辩带回津门自家的武馆里悉心培养。
这孩子性格沉稳,练武的天赋极佳,又因为他义父王五的事情,习武极其刻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是暴雨还是大雪都没有一天落下。如今十八岁不到的年纪,便达到了明劲中期的境界,或许再过一两年,就能进入暗劲的层次了。
和他一比,自己的二儿子确是有些差了。要不是祖训“传内不传外”,霍元甲都想把霍家的绝学迷踪拳教给陈辩。
人比人,气死人。
想到这里,霍元甲的脸色愈发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