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给沿江诸军下了密诏之后,足足有半年的时间,司马炎似乎并没有进一步行动的打算。其间,张华已经两次暗示皇帝,前线的粮草军械都已非常充足了,可以展开行动了。司马炎只是淡淡的应了声:“知道了。”
派往凉州的信使,直到十一月初,才匆匆返回洛阳,给司马炎带来了好消息。西征部队渡过温水之后,随即遭遇到鲜卑叛军的有力阻击,马隆率部转战千里,杀敌无数。该信使返回的时候,部队已经接近叛军的老巢武威。司马炎在小朝会上向公卿们通报了西征部队的情况,不无得意地说:“马隆虽是小将,却不无奇谋。此人乃是朕亲自擢拔,卿等无功。如果当初采纳了你们的意见,凉州恐怕就已经在我大晋版图之外了。”同一天,司马炎正式下达了南征的诏书。
王浑接到的作战指令是,由寿春出横江,击破吴军于长江北岸构筑的所有要塞堡垒,然后屯兵牛渚,相机渡江,攻占建邺。王浑在安东将军府召开作战会议,部署攻击任务。石崇领到的任务是,于瀬乡一带监视东线吴军,保障横江以西进攻部队侧翼的安全。将军们明确作战任务后,纷纷离开军府,回去做准备去了。
等人都走完了,王浑一看,只有石崇坐着没动,就笑了笑,说道:“季伦,这江北吴军都是硬茬子,郡兵战斗力差些,你就敲敲边鼓吧。等过了江,我给你找些好打的仗,也让你能立个大功就是了。”
石崇离席,一揖,然后说道:“多谢大人美意,以在下愚见,大人的战役部署可以说是尽善,却不能说是尽美。”
王浑有些意外,问道:“噢,这话怎么讲呢?”
石崇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将军重兵出击江西,如巨石击卵一般,吴军纵然,剽悍敢战,也必然难以撄其锋芒。败退的吴军,则会通过杨荷,退往牛渚;如果再次被击败,还可退往江南;这样,不但使我军处处陷入苦战,增加渡江的难度,还会给渡江之后进攻建邺,造成额外的负担。”
王浑捋捋胡须,很严肃地看着石崇说:“这个情况老夫也曾想过,如果大军直驱牛渚,则江北各要塞里的吴军,定会袭扰我军侧背。到时候,如果渡江不利,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我麾下十万大军,乃是这次灭吴的主力,老夫断不敢行险侥幸。”
石崇上前一步,说道:“小侄倒有一计……”
王浑漫不经心地说:“说说看。”
石崇说道:“杨荷镇乃是吴军南北进退的要道。如果我军出奇兵一支,突然攻占杨荷,这江北诸要塞,必然闻风瓦解。此计一举而两得……”
王浑笑了笑,打断了石崇的话头,说道:“贤侄此计甚妙。不过吴军早有准备,杨荷镇守将张象,智勇兼备,老夫所知;麾下三千吴兵,乃是丹杨精锐之卒,攻守有素。更何况杨荷道迂路远,兵未至,而敌先觉,前有坚栅,后有追蹑,不知贤侄有何万全之策呢?”
石崇慨然说道:“干戈一动,死生赴之,何来万全之计?小侄以为,兵强将勇,则往往骄纵懈怠,道路迂远,则常常疏于防备。大人统率大军,径直攻击,江西各要塞,以吸引吴军的注意力,小侄,愿提一旅精锐,迂回瀬乡戍,突袭杨荷镇。兵法上说‘批亢捣虚’,正是此意。”
王浑悚然动容道:“贤侄此计,凶险之至,万一有闪失,百年之后,老夫有何脸面去见乐陵公?”
石崇听了也是潸然泪下,说道:“家父若是在天有灵,也会护佑我军,小侄家有兄长,纵然捐躯,不致绝祀。”
王浑沉吟片刻,问道:“贤侄需要多少兵士?”
石崇早有准备,回答道:“除了本部一千城阳兵,如蒙大人再调拨四千淮南精锐,小侄感激不尽。”
王浑听了这话,心里一惊,缓缓地说:“兵法云:‘五则围之’。贤侄所请,怕是有点太少了吧?”
石崇应声答道:“小侄此去,是奇兵突袭,在精不在多,兵多反倒难以调度。”
王浑点点头,若有所思,须臾,面露坚毅之色,说道:“也好!我就派两员猛将助你。何时出发?”
石崇答道:“须等大军全部开拔之后。”
王浑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